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一五”规划纲要将新农村的内涵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准确完整的认识和阐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又是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着力点。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城乡统筹战略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途径。实施城乡统筹战略首先要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的关系。城乡关系是关系到和谐社会如何建立的重大问题,发展城市不能忘了农村,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并驾齐驱。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兼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尤其落后,虽然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城乡经济发展都很快,但是,农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城市的市场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农村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城乡之间呈现出严重不协调的状况。这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影响着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的发展,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实现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解决“三农”问题,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国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势。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农业发展,在政策上促进缩小城乡差距和工农业差距。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的利益,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要深化农村改革,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要积极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扩大农民就业。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把农村同城市更紧密地连接起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统筹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