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习惯伴随儿童健康成长------圭峰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汇报材料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就是人一生取之不竭的道德资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多年来,我校一贯坚持德育首位,以德育人,十分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行为规范、做事行为规范和学习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收获令人欣慰。总结如下:一、学生规范教育的背景分析养成教育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从古到今,所有研究教育的人无不重视养成教育。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他在“六艺”中把“礼”(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放在首位。蔡元培曾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叶圣陶则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当前国内像这样的研究有很多:有许多学校在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当今社会,每个家长把孩子都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他们身上即使有些不良习惯,也是听之任之,不以为然。再加上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多为隔代教育,爷爷奶奶关注的是孩子身体的成长,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或是有想法,但由于方法欠妥,效果不佳;部分年轻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误区,有的甚至认为做人就该强势才不会吃亏,一些小毛病根本算不了什么,自己不能正确的言传身教。其次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成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长评价学校和老师的重要依据。在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认为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庭造成的,教师的培养是徒劳。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将关系到学校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认为,对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理念必须进行纠正,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已迫在眉睫。二、从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1、明确意义,增强学校管理体制,在管理中加强行规训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师生全员参与,上下齐心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我校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工作,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摆在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增强德育管理体制,从具体的工作中切实加强了领导管理力度,建立长效评比机制,坚持课间操及学生放学路队时值日老师在岗制和各班科任教师带班制,让老师们认识到,养成教育不仅是学校、校长的事,也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明确要培养学生素质,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让全校老师都参与到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中树立“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是我的责任”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力抓养成教育”的氛围,促进工作长期开展,从而进一步加强、督促和引导学生的行为日渐规范。2、规范细分,量化规范行为要求,在学习中明确规范要求。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知道要养成哪些习惯,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因此,我校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制定了圭峰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以幼儿班为基础,每上升一个年级增加若干条行为规范要求,并要求各班利用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明确自己应养成哪些习惯,明确规范教育对自己的要求。并组织学生重点学习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让学生明白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有章可循。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班刊、校刊,文化墙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