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区域经济体系建设调研报告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关于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建设问题作一发言。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论述。1、胡锦涛总书记在*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它是这样表述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省委常委、市委潘逸阳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建设问题的有关表述。今年4月10日,他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赣州作为赣江、东江源头,肩负着生态屏障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全力保护好青山绿水,打造区域性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市,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出应有的贡献。发展区域经济,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前提条件,以生态文明为首要特征。4、市委常委、县委廖明耕书记在“创新创业、科学发展、诚信守法、和谐平安”和打造“秀美、繁荣、创业、诚信、文明、和谐”新XX县区中较早对生态文明进行了阐述。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初浅理解。1、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第1页共5页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政治制度方面,环境问题进入政治结构、法律体系,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物质形态方面,创造了新的物质形式,改造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在精神领域,创造生态文化形式,包括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伦理,提高环保意识。2、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要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三、就如何结合分管工作实际,策应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建设工作谈几点想法。建设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这一战略构想,是落实党的*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全新理念,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立足我市地处赣江、东江源头,肩负着生态屏障的重要职责,在通盘考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长远利益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战略构想。我认为,我县在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建设上具有先人一拍、快人一步的优势。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生态文明的理念早就体现在了市委常委、县委廖书记的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它的报告第2页共5页处处闪烁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睿智。廖书记在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在发展目标上打造“六个XX县区”,在发展理念上坚持“六个更加注重”,在发展重点上努力抓好“六大建设”。其中在建设“秀美XX县区”的奋斗目标和“更加注重经济的科学发展”的发展理念上充分彰显了生态建设的内容和要求:(1)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城镇普遍推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使XX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