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延安市宝塔区第五中学樊丽萍教材内容分析本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文章反映了滥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适应了新课程的学习,基本习惯了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可以采用互助合作的形式完成。教材内容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教学重点11、了解罗布泊的现在和过去,并归纳变化的原因。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吸取教训。(方法突破:多媒体出示罗布泊的相关图片,直观形象地了解罗布泊的现在和过去。细读课文,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深层原因。)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方法突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教学方法激趣法讨论法对话法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罗布泊的相关图片、视频等,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1、结合导学案预习课文。2、查阅资料了解罗布泊。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模式情境导入----检查预习----合作探究----师生质疑----课后探究2教学思路1、导入:观看视频,创设情境。2、检查预习:字词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3、合作探究:造成罗布泊巨变的原因有哪些?曾经美丽的仙湖就这样消逝了,曾经充满生命力的绿洲就这样变成了令人恐怖的荒漠,面对如此巨变,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在文中找出能够传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读一读。4、师生质疑:同样的悲剧你还知道哪些呢?造成这些悲剧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们应从中吸取些什么教训呢?5、课堂小结:积极行动,保护家园!6、课后探究:我们的家乡延安也正处于开发之中,学了本文你对延安的生态环境有什么担忧或建议呢?假如我们的市长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教学过程与分析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及媒体应用分析3布置预习布置任务:1、搜集有关罗布泊的信息、资料。2、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前阅读课文,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整理有关信息,并结合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做好预习。学生预习,意在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熟悉课堂教学内容,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打下基础。情境导课1、投影出示有蓝天白云、绿草清水的大自然美图。2、教师导语: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清清的湖水,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还有那美丽的姑娘……这的确是令人神往的天堂。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许多这样美如天堂的地方。可是,有一个,我们却再也无法一睹她的芳容了!这,就是罗布泊!3、投影标题。4、播放《生死罗布泊》视频。1、观看视频《生死罗布泊》。2、谈观后感受:“我从视频中看到了一个的罗布泊”。1、以大自然美图、转折性的导语、震撼人心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仙湖般的罗布泊的消逝的惋惜之情。2、以固定的句式畅谈观后感,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准确概括的能力。检查预习1、投影出示罗布泊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来描绘图片中的罗布泊:(1)过去的罗布泊是怎样的?(2)现在的罗布泊是怎样的?2、投影板书:仙湖荒漠在文中圈点勾画,然后用文中的词语或语句来描绘看到的图片:1、过去的罗布泊:是一片广阔、美丽、富饶、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关键词是“绿洲”“仙湖”。2、现在的罗布泊:是一片死寂的荒漠,周围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胡杨林成片死亡,科学家先后遇难。关键词是“荒漠”“神秘”。1、检查预习,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投影展示图片辅助教学,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三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