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一部城南事班级读书会久仰其大名,却一直没有兴趣看。在22岁的今天,已经彻底告别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却不可救药的迷恋起儿童文学,喜欢里面的单纯、质朴与干净。今天看完这本《城南旧事》,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为何早先我不知道这是部如此精良的作品?这是作者林海音的传记式小说,写了5个故事。文字朴实温馨,故事生动起伏。读她,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孩子,看北京、看大人、看周遭的幸与不幸。而她带给我更多的却是感悟。这恐怕是一本好书的最高境界——不仅让读者丰富了视野,还令读者有所感悟。我怀念起我的童年,怀念我生活的那个年代、那个小镇、那时的喜怒哀乐。那些在我童年时留在我记忆的往事,如今不也是我的城南旧事?感谢《城南旧事》,给我一次回味当年的机会。——叶圣陶对《城南旧事》的评价◆走近作者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随父母返台,后举家迁居北京。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这就是林海音,一个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享有盛名的女作家。林海音有两个故乡,却只有一个童年,那就是她的《城南旧事》。又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它是以年少的心态来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它是以年少的心态来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图文并茂,让人更深切的感受到活。图文并茂,让人更深切的感受到““旧旧””这个字的深刻含义:这个字的深刻含义:古城的残片,几根垂落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古城的残片,几根垂落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插闩,还有屋顶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插闩,还有屋顶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墙上的冬雪城墙上的冬雪…………◆走进故事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城南旧事》序言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高阳评论林海音的小说:“不仅故事感人,她的文笔令人击节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干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对于气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戏。”1960年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贯穿这些故事的中心人物就是英子,这些故事通过小英子纯真无邪的眼睛,观察到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一个个的故事。以英子的眼光观看成人的世界。请我们回忆一下,分别写了那几个故事?我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城南旧事超越悲欢的童年故事主角故事中英子的年龄《惠安馆》秀贞妞儿1923年(6岁)《我们看海去》“贼”《兰姨娘》兰姨娘《驴打滚》宋妈《爸爸的花儿落了》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