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第二讲:灭妄证真释论题准讲师班课件20140608-15-22核心提要:学习一百个法,通向大乘佛法的门径,通往大乘佛法的路途,从这一百个法当中才能进入大乘佛法的堂奥,通过这一百个法,慢慢就能够真正体悟到佛法是什么?慢慢对这些广大的佛法就会开通,内心当中不会有疑惑,种种的障碍就能够消除。大乘百法是一种无漏的智慧,能够破除我们的烦恼。从法相来悟入法性,达到性跟相不二、空跟有不二。理路纲要:一.解论题---“大”二.解论题---“乘”三.解论题“百-法-明-门-论”四.破二执入二空,体无常悟本性.五.唯识分类界定,契入诸法实相六.学习《大乘百法明门论》的意趣思考题:在这一讲里,师父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解决哪些问题?破斥哪些问题?1.师父如何指出我们烦恼的表现?怎样用佛法转烦恼?结论与推论差别性?2.什么是无常?师父讲施主请老和尚讲法——“无知是苦”说明什么问题?3.我们讲的再多也不起作用,那什么起作用呢?大乘法的特征是什么?4.一切法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百法对我们修道有何作用力?论是鉴别什么的?5.学唯识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会有执着?执实有?如何解除?以喻明因?6.佛法价值与世间法的价值差别?“行尸走肉”是什么状态?如何改变?7.成佛跟二空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如何制造“法执”的?怎样来破除呢?8.修行的习气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相应的习气?能否超越?超越的状态是?9.为什么说必须从一百法才能进入大乘佛法的堂奥呢?10.如何让心跟法相应?听闻心得:疑问点:《百法》第二讲:灭妄证真释论题准讲师班20140608-15核心提要:学习一百个法,通向大乘佛法的门径,通往大乘佛法的路途,从这一百个法当中才能进入大乘佛法的堂奥,通过这一百个法,慢慢就能够真正体悟到佛法是什么?慢慢对这些广大的佛法就会开通,内心当中不会有疑惑,种种的障碍就能够消除。大乘百法是一种无漏的智慧,能够破除我们的烦恼。从法相来悟入法性,达到性跟相不二、空跟有不二。师父开示(20090514)各位法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乘百法明门论》。一.解论题---“大”02A00:15-02:50大家看那个图表--“大乘百法明门论”,“大”——涵容大故,殊胜大故。“涵容大故”,意思是说,这里边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广泛、非常得丰富;那么,殊胜大,当体、拣小,就人称一致。拣小,就是简别,不同于小乘;当体,这个法的本身就属于大乘。那么,小乘谈的法是七十五法;大乘,我们谈的法一百个法,百法。小乘谈的是人空;大乘不仅谈到人空,也谈到法空,人也空,法也空;人无我,法无我。在每一个法上面,都是能够通达它的无我,就是一百个法都是能够彰显它的无我的道理,而不是说最后六个无为法,才是无我,才是空。前面九十四个有为法的本身,它也都是无我的,这是百法明门论第一句话就谈到: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这个是我们大的一个涵义。二.解论题---“乘”02A02:50-23:39我们长期以来都是比较喜欢简单的,不喜欢很复杂;喜欢比较浅显的道理,不喜欢很深的义理。深,不太容易接受。所以,法相唯识学在唐末的时候,就逐步逐步衰微了。那么,一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我们蕅益大师、憨山大师,一些高僧才出来提倡。那么尤其是近代,太虚大师,以及太虚大师的一些门下和支那内学院的提倡。但实际上,还不是很普及了。我们汉传佛教,对这个法相唯识的了解的程度还是非常的不够。因为了解得不够,所以导致对经论的理解,非常的浅显,甚至不准确,乃至牵强附会,这种状况比比皆是。因为普通的人,从小到大所接受的知识都是为了生活、为了工作的需要,我们学的东西都是为了学习、工作的方便、需要。也就是大部分、大量的这些知识,都是世间的知识,都是世间法,那么佛法的熏习,我们是非常的不够,那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那实际上面,我们学佛法,佛法是非常基础性的内容,基础性的条件,如果我们没有获得拥有佛法的这些基本的条件,基本的知识,我们是很难真正得到佛法,也就是这些工具、技能,应有的佛法的基本范畴我们都没有掌握,那我们要去修啊、要去证啊,就更加困难,所以大乘佛法的内容就非常的丰富,博大精深。“乘”——运载得名,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