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泗洲中学欧静【设计思想】《端午的鸭蛋》一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蕴涵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对初中学生来说,理解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不算太难,关键是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浓郁情感和文章蕴含的生活情趣,这便是本设计的入手点和着重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并适当利用多媒体资源,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如沐春风,学会阅读,学会欣赏,学会思考。【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诵课文,在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字里行间对故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2.了解汪曾祺思乡情结,在相关作品中感受家乡独特地方风物和雅俗共赏,质朴闲适的语言风格,探究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一、联系作者,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他就是汪曾祺。他的多部作品以故乡高邮的风土人情为题材,深受人们喜爱,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来自高邮的《端午的鸭蛋》。(出示汪曾祺相关网页)(设计意图:从中国的传统节日入手,贴合学生现实生活,便于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走进文本。)二、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预习。同学们,今天汪曾祺没有来,我们尝试着改改题目:“_______的鸭蛋”(从内容、语言、情感三个角度回答)(设计意图:激起同学们要和汪曾祺比一比的兴趣,初步落实课文内容。)2.以诗引入,牵出主问题①老师也给课文起了一个名字:诗情画意的鸭蛋。因为课文引用了唐·元稹的一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意思是?朗读诗句所在相关语段,思考其在文中意思。(板书出示)提示:看过沧海的水,别处的水就很难看上了;在文中的意思:吃过家乡的咸鸭蛋,别处的就很难看得上了。②自由朗读2-6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思考:作者家乡的咸鸭蛋为何让他念念不忘?提示:端午的鸭蛋(好吃)——童趣;家乡的鸭蛋(味道好、名气大)——自豪、热爱(家乡);语言:雅俗共赏,自由闲适。(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美读等方式,探究、体会作者那镶嵌在字里行间的热爱家乡、怀恋童年的情感,了解作者散文“小叙事”的特点。通过细读、赏析等方式,探究汪曾祺闲适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③在作者的家乡高邮,端午除了吃、玩鸭蛋外还有哪些风俗,请同学们找出来进行交流?提示:⑴共写了7种风俗,烘托端午气氛浓;⑵总结文章思路:作者在浓厚的端午氛围中,向大家展示了故乡高邮好吃又出名的鸭蛋,自豪与热爱之情溢于言表,端午鸭蛋各种好玩之处更是勾起了作者对儿时美好生活回忆。(设计意图:本环节探讨作者家乡的风俗的目的,旨在引出第一自然段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结构。)三、走进汪曾祺,了解他的思乡情怀1.“汪曾祺·梦回高邮”系列(出示汪曾祺回乡之路及相关作品网页资料)提示:幻灯片出示“汪曾祺·梦回高邮”系列,了解写作背景,感受他浓厚的思乡情结;幻灯片出示汪曾祺以故乡高邮为题材的相关作品,从故乡风物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对《大淖记事》、《受戒》选段进行简单赏析,加深和丰满汪曾祺形象。2.零距离接触,再谈汪曾祺用“这是一个_______的汪曾祺,从_____中可以看出来”表示。(设计意图:一篇课文不足以完全了解一个作家和他的语言风格,多角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拓他们阅读视野,从而丰满作家形象)四、小结课堂,升华主题1.元稹的《离思》,本是写给亡妻的,汪曾祺却引用“曾经沧海难为水”来写端午咸鸭蛋,通过对汪曾祺其人,其作品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这沧海还可以指给他带来浓浓的思念与美好的回忆的故乡高邮。2.感谢汪曾祺!是他,让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去体味这“凡人小事”的闲适、真实、鲜活,获得一点清凉,一点宁静,一点“滋润”。是他叫我们:慢点走,欣赏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