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恩大教育中考研讨会资料2016年中考作文备考计划及作文升格训练例谈杨碧楚2016.3.19《考纲》解读•1.《考纲》要求•26.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充实。•27.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28.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29.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30.结构完整,条理清楚。•31.语言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30.书写规范、整洁。《考纲》解读•2.命题规律•初中作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记叙文写作和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写作。综合广东省及其他各省市中考命题情况,中考作文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写作体裁不限,但都更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②命题形式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较早的时候出现过话题作文。•③写作内容贴近考生生活,基本上能保证考生有话可写。•④有明确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提示,审题难度不大。《考纲》解读•中心明确:•就是要有鲜明的主题。这个问题与写作材料的选择和组织密切相关。它要求我们在审清题目要求之后,首先思考写什么(选择什么材料来写),然后思考怎么写(情节的布局、详略的安排、人物关系的处理、人物性格和感情基调的定位)。有了这些思考,文章才会有明确的中心。事实上很多同学习惯于想到什么写什么,下笔前没有全盘思考,导致文章写成流水账。《考纲》解读•内容具体充实:•记叙文的写作一定要突出核心事件和核心人物,要有生动细致的环境、心理、神态和动作等细节描写来表现核心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同学们的常见问题是喜欢用空泛的口号式语言来代替细致的描写,使文章内容不够具体、情感不够真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学会处理材料的详略安排,还要做专项的描写方法训练。《考纲》解读•感情真挚:•感情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体现的,不是作者直接说出来的。因此,人物感情的载体是具体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内容充实了,情感真挚就容易多了。这里有一个技巧,就是要善于在对人物描写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情感要素,通过描写心理感受和表情动作来体现人物的情感变化。《考纲》解读•结构完整:•一篇简短记叙文的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分段。不少同学把文章写成三段甚至更少,这样的结构看起来就不舒服。第二,自然过渡。从开头到事件的发生需要过渡,事件的发展和变化也需要过渡,文章的结尾还需要过渡。过渡要自然而然,不着痕迹。没有过渡,文章就会显得很生硬。第三,巧妙穿插。这个难度相对高一点。行文时往往会遇到次要人物的关系处理、相关背景的交代等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加入巧妙的穿插来处理,否则文章的思路就会被打乱。《考纲》解读•条理清楚:•条理和结构密切相关又各有不同,条理清楚是指文章的行文线索清晰。对记叙文而言,主要就是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要符合生活逻辑。体现在文章中往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情节设计要合理,二是情感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情节是明线,如长江大河,清晰可见。情感是暗线,如山间小溪,若隐若现。《考纲》解读•语言通顺:•通顺就是没有病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好的文章除了语言通顺以外还有简洁、生动、得体的要求。有些老师在备考时比较重视语言生动的训练,容易忽略“简洁、得体”的训练,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为什么同学们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写作训练之后文章越写越长?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简洁的叙事能力,以致材料详略处理不到位,从而导致文章中心不突出。“整体训练”的基本思路•作文如画画。画人必须画出人样:头部特征、躯干特征和四肢特征。以此区别于其它动物。•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要鲜明:•首先,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其次,线索要清楚,记叙要有贯穿始终的线索;最后,详略要得当,在内容上分清主次,明确重点。•谨记三句话: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将思想蕴含于细节描写之中。“整体训练”的基本思路•记叙文的基本范式:环境—事件—感悟•低分记叙文的通病有:①文体意识不清晰,以空洞的口号和废话拼凑文章;②没有构思意识和对材料进行处理的意识,随手写来,写满为止,有的同学甚至连题目都没想过,写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