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模块:高中美术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单元第六课5学时数:50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2、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接触,在前面的课上也欣赏了一些古代中国画,本课主要是抓住“现代”二字感受现代中国画的变革,高一的学生还缺少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对现代中国画在变革中表现出的新的创作方法,绘画语言等缺少理解分析的能力,所以在理解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画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时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古代与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让学生直观的感悟到现代中国画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及新的绘画语言的运用。3、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内容偏重理论,又缺乏理论的深度,如果只由教师讲解就会显得比较枯燥,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具体的案例入手,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体验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个案分析《愚公移山》,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富春山居图与情感体验吴冠中的形式画法,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5、教学重点:①重点: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学习画家如何用艺术手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②难点:体验现代美术的形式变化和绘画技法。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内容1、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欣赏:2016年1月云端上的中国(美丽乡村桐庐)被点名师:这已不是桐庐第一次上电视,2012年6月CCTV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2016年3月中央台《乡约》走进阳山畈及多部当红影视剧在桐庐取景,2012《最美的时光》2014《美味男女》2016陈乔恩、王凯等等大腕明星也驻足流连桐庐的美景…….那600年前的桐庐是什么样的呢?情景带入通过直接感受法,带学生进入一个熟悉的环境,产生共鸣,也给接下去的内容做一个铺垫。新授: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和叶浅予《富春山居新图》的介绍,对比引出课题2、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视频播放,介绍这幅画的内容及形式,传统的文人山水画是怎样的?传统的长卷构图,用最清雅的写意笔墨挥毫,诗书画印齐全展现的是传统的文人画的情怀。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苍莽秀逸,澹远宏浑,淋漓尽致,精美绝伦。3、那现代的桐庐风貌如果呈现在画面上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欣赏桐庐籍画家叶浅予的《富春山居新图》,这是反应富春江现代的生活风貌。师:相比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有何不同?生:色彩师:希望有更多的时代气息,甚至不惜加入更多的“俗”味而赢得更多的观众。古代敦煌艺术的色彩和民间工艺品的色彩,对比强烈,鲜艳夺目。叶老决定在画第三稿时,易水墨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