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号:2014年第3期【论著】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异常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及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23年随访结果2014-09-2811:14点击:450发表评论作者:GuangweiLi,PingZhang,JinpingWang,YaliAn,QiuhongGong,EdwardWGregg,WenyingYang,BoZhang,YingShuai,JingHong,MichaelMEngelgau,HuiLi,GojkaRoglic,YinghuaHu,PeterHBennett期刊:《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杂志(中文版)》2014年第3期摘要背景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糖耐量异常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但其对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的影响尚不清楚。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旨在评估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异常人群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群组随机试验,共纳入来自中国大庆市33家初级保健诊所的577例糖耐量异常成人,按照1:1:1:1的比例随机分入对照组或生活方式干预组(饮食干预组、运动干预组或饮食+运动综合干预组)。所有受试者于1986年入组,干预期持续6年。2009年时,对受试者进行随访,在意向性治疗人群中评估了主要结果指标,即糖尿病发病率、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共有577例患者被随机分入干预组(n=439)或对照组(n=138,其中1例拒绝接受基线检查)。在576例受试者中,542例(94%)具备完整数据,可进行死亡率分析;568例(99%)的数据可进行其他分析。23年随访期间共有174例患者死亡(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1例和53例)。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累计心血管死亡率分别为11.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8.8~15.0]和19.6%(95%CI:12.9~26.3)[风险比(hazardratio,HR)=0.59,95%CI:0.36~0.96;p=0.033];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8.1%(95%CI:23.9~32.4)和38.4%(95%CI:30.3~46.5)(HR=0.71,95%CI:0.51~0.99;p=0.049);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72.6%(95%CI:68.4~76.8)和89.9%(95%CI:84.9~94.9)(HR=0.55,95%CI:0.40~0.76;p=0.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糖耐量异常的中国成人进行长达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其糖尿病发病率、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这些结果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存在长期的临床益处,为进一步推广将生活方式干预作为控制糖尿病预后的公共卫生措施提供了更多依据。研究资金来源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世界卫生组织,中日友好医院,大庆市第一医院。引言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干预可延缓或防止糖耐量异常人群发生糖尿病,并减少其他心血管事件风险因素[1-11]。然而,生活方式干预能否降低糖尿病相关的长期并发症发生率、过高的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仍尚未明确[12,13]。我们此前发表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20年随访结果显示[7],生活方式干预可以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7%,并显著降低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这些作用似乎主要是通过延缓糖尿病的发生而实现[14])。由于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糖耐量异常人群过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因此,明确生活方式干预对此类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将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研究通过评估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中随访长达23年的患者数据,以期能够明确这一问题。方法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关于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的设计和20年随访结果以往已进行了报道[1,7,14]。该项群组随机试验开始于1986年,共纳入来自中国大庆市33家初级保健诊所的577例糖耐量异常成人(所有于1985年在上述诊所就诊的糖耐量异常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此前我们已经报告了截至2006年底的20年随访结果[7],本文中将进一步报告在此之后继续随访3年的最新结果。本研究已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和中日友好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或能够提供已故研究对象信息的代理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和设盲对所有参与研究的诊所进行群组随机化,按1:1: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入3个生活方式干预组(25家诊所,n=439)或1个对照组(8家诊所,n=138)。干预组的25家诊所中,分配至仅饮食干预、仅运动干预和饮食+运动综合干预的诊所分别为9家(n=148)、9家(n=155)和7家(n=136)。饮食干预方案旨在使超重或肥胖的受试者减轻体重,或使正常体重的受试者减少简单碳水化合物和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