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成就教学中的精彩——“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细节处理熊红妹在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我深深感受到:无论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细中见精,小中见大,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和设计教学细节,以实现教育的培养人、完善人的最大功能。教学细节是指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一些细小的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一节课的成败。教师如果能从小处入手,注重细节,那么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成效,也更具魅力。下面是我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处理情况:片段一:情境性的细节设计与处理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的难点。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巧妙地挖掘生活素材,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其中的设计与处理:1.什么叫体积?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有哪些?1立方厘米有多大?(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下面的立体图形是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件出示图①和图②:用8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不规则的立体图形和用3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规则的立体图形。图①图②师:图①的体积是多少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1:图①有8个小正方体,所以它的体积是8立方厘米。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1:我是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生鼓掌表示赞同。)师:图②的体积又是多少呢?你能用哪些方法得到它的体积?生1:把这个长方体拆开,数数一共有30个小正方体,小正方体的个数就是长方体的体积数,所以它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生2:还可以先数出这个长方体一行摆了几个小正方体,摆了几行,再数出摆了几层,然后用“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小正方体的总个数”,5×3×2=30(个)。长方体含小1正方体的总个数就是长方体的体积数。师:你们赞成他的说法吗?生:赞成!(鼓掌)3.创设情境,引导猜想:师:现在请同学们继续看图(课件出示):这是两块盖房用的长方体大理石(注:体积接近),你们能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吗?大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板书课题)。对情境性的细节设计与处理,来源于教师对教材、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教师应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和利用。作为一种情境,设计好的细节只有在生成的课堂中才能彰显其价值。这个特定的情境是与整个课堂环境浑然一体、和谐共存的,这样的情境给人的感觉是无痕的、天然的。片段二:探索过程的细节设计与处理新课程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取知识。而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与能力的交互作用,也是生命和精神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时闪耀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设计好探索过程的细节,在教学中关注过程性的细节,才能使学生高效完成新知的接受过程。对探索过程的细节设计,我是这样处理的:1.合作探究,初步感知。(1)操作探究,寻找规律。师:请同学们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把每次拼的情况记录在表格里。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总个数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学生自由操作,教师适当指导。)(2)互相交流,总结规律。师:通过上面的操作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代表说一说,让大家一起来分享。(第3小组上台汇报)生3:我们小组摆的第一个长方体是:每行有4个,有2行,摆了1层,长方体的总个数是8个;生4:我们小组摆的第二个长方体是:每行有6个,有3行,摆了2层,长方体的总个数是36个;(第5小组上台汇报)2生5:我们小组摆的第一个长方体:每行有8个,有2行,摆了3层,长方体的总个数是48个;生6:我们小组摆的第二个长方体:每行有2个,有4行,摆了4层,长方体的总个数是32个;师:你们能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行摆的个数、行数和层数有什么关系?生7:摆成长方体每行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相当于长方体的长,行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生8:我们小组用12个小正方体拼成了1个长方体,发现长方体的总个数与它的体积数都相等,都是12立方厘米。师:你能说说拼成的每个长方体含有的体积单位个数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