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第二阶段作业《三角形的特性1》教学设计双泉小学:向洪彬题目三角形的特性(1),三角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和稳定性来源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四单元60页例1、例2课型新授课授课对象四年级一班目标依据课标要求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教材分析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拓宽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平面几何的深入探究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四年级上册对线段、角、垂线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三角形的认识。学习目标1、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三角形底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在摆一摆、拉一拉的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3、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重难点重点:建立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掌握三角形的特性难点:(1)概括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教学准备七根塑料条,师准备用木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课件评价任务1、在引入阶段,通过用三根小棒摆出图形,理解概括三角形的定义。(测评目标1和目标3)2、在环节,采用小组学习,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在比划高和展示画高的活动中,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感知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特殊12016年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第二阶段作业的高。(测评目标1)3、在环节三,运用对比,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运用其稳定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测评目标2和目标3)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评价要点一、操作,概括三角形的定义1、用3根小棒摆出图形。(展示在黑板上,并编号)2、找出其中的三角形3、其余的为什么不是三角形?你能移动其中的小棒,使其变成三角形吗?4、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生充分回答后,课件出示,并齐读)引入:这节课我们一起细致地研究三角形。5、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二、合作交流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师:我们以前研究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的?今天我们也从这些方面研究三角形。要研究,首先要有研究的对象,我们今天研究的对象是谁?(三角形)1、师生比赛画一个三角形2、探究三角形的特征(1)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1)把小组同学画的三角形放在一块儿,先独立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2)在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看法(2)上台展示,标出黑板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3)给三角形起名,用字母表示三角形(4)研究三角形的底和高师:人有高度,大树有高度,大树的高度指的是……?黑板有高度吗?谁能比划一下黑板的高度?这个三角形有高吗?你能上台比划它的高吗?1)认识三角形的高引导:这个最高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这条底边和顶点2、能说出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22016年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第二阶段作业相对,伸出手指比划三角形的高,你能用语言描述三角形的高吗?(生答后,课件出示,领读)变化三角形放的位置,指出它的高,和刚才的高一样吗?你推想到了什么?2)画三角形的高(先示范:选顶点——确定底——用三角板画,生画)你还能画出它的第二条高吗?(用红笔)(师巡视收集特殊三角形的高进行展示,指导画高)明确,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课件演示)3)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底和高是相互对应的,三角形的底和高也是相互对应的。课件出示三角形的三条高,说出分别和那条底相对应。3、能用手描出三角形的高,会画三角形的高。三、操作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1、出示四根木条订的长方形,你想到了什么?生定会说: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确实亲手实践过的记得牢)2、用三根木条订成三角形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出示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