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讲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1.(2016·湛江高三一模)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选项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向FeCl2溶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检验FeCl2溶液是否已变质B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比较氯气与溴的氧化性强弱C用冰水冷却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直接将CuCl2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制取无水CuCl2固体解析:选D。直接将CuCl2溶液蒸干,因CuCl2易水解:CuCl2+2H2OCu(OH)2+2HCl,HCl易挥发,蒸干后最终得到CuO固体。2.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A.用1mol/L的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氯气B.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气C.用10mL量筒量取8.50mL浓硫酸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D.用湿润的有色纸条鉴别氯化氢和氯气解析:选D。制取氯气需要浓盐酸,而1mol/L的盐酸是稀盐酸,A项错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的硝酸、溴蒸气都具有氧化性,都能氧化碘离子,B项错误;量筒属于粗量仪器,不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C项错误。3.在实验室进行下列有关物质的制备流程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且经济上合理的是()A.C――→在空气中点燃CO――→CuO△CO2――→NaOH溶液Na2CO3B.Cu――→AgNO3Cu(NO3)2溶液――→NaOH溶液Cu(OH)2C.CaO――→H2OCa(OH)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D.Fe――→点燃Fe2O3――→H2SO4溶液Fe2(SO4)3溶液解析:选C。A项中实验室里用在空气中点燃单质碳来制备CO的方法在操作上是不可行的;B项中用硝酸银溶液与铜反应来制备Cu(NO3)2是不经济的;D项中用铁点燃制备氧化铁在理论上不正确、在操作上也不可行;只有C项符合要求。4.(2016·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选项①②③实验结论A浓盐酸MnO2NaBr溶液氧化性:Cl2>Br2B浓氨水碱石灰AgNO3溶液AgOH具有两性C浓硫酸Na2SO3FeCl3溶液SO2具有还原性D稀盐酸Na2CO3Na2SiO3非金属性:Cl>C>Si2解析:选C。A项,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故不能完成实验;B项,本实验中只在硝酸银溶液中通入了氨气这一种碱性气体,没有加入酸性物质,故不能说明AgOH具有两性;D项,稀盐酸和Na2CO3反应生成的CO2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杂质,且盐酸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得不到相应的结论。5.(2014·高考全国卷Ⅰ,13,6分)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选项①②③实验结论A稀硫酸Na2SAgNO3与AgCl的浊液Ksp(AgCl)>Ksp(Ag2S)B浓硫酸蔗糖溴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C稀盐酸Na2SO3Ba(NO3)2溶液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D浓硝酸Na2CO3Na2SiO3溶液酸性:硝酸>碳酸>硅酸解析:选B。分析①和②中物质发生的反应以及所产生的气体与③中物质的反应,根据相关现象得到实验结论。A.Na2S与稀硫酸发生反应:Na2S+H2SO4===Na2SO4+H2S↑,H2S气体通过导管进入③,产生Ag2S黑色沉淀,可能是H2S与AgNO3反应的结果,不能得出Ksp(AgCl)>Ksp(Ag2S)。B.浓硫酸使蔗糖发生脱水炭化,并与生成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SO2和H2O,混合气体通过导管进入③,其中SO2与溴水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该过程中浓硫酸体现脱水性和强氧化性。C.稀盐酸与Na2SO3发生反应:Na2SO3+2HCl===2NaCl+SO2↑+H2O,SO2与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BaSO4沉淀,若③中为BaCl2等可溶性钡盐,则不能生成沉淀。D.浓硝酸与Na2CO3发生反应:Na2CO3+2HNO3===2NaNO3+CO2↑+H2O,说明HNO3的酸性强于H2CO3。③中Na2Si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但不能据此证明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其原因是浓硝酸具有强挥发性,挥发出的HNO3气体与CO2一并进入Na2SiO3溶液,且均能与其发生反应而产生H2SiO3沉淀。6.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试样――→溶解溶液――→硝酸钡溶液白色沉淀――→稀硝酸沉淀不溶解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混合液――→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溶液分层――→分液得到上层液体C.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NaI溶液――→30%H2O2溶液、稀硝酸及淀粉溶液变蓝色D.鉴定盐A的成分是FeBr3:解析:选B。Na2SO3与Ba(NO3)2反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