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年级高三学科化学版本山东科技版内容标题复习《化学必修2》第1章第3节【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必修2》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二.教学目的:1.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这些递变规律。2.掌握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元素位置三者的关系,学会熟练运用周期表。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重点、难点:元素“位-性-构”三者的关系四.知识要点:(一)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1.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1)比较元素的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一般说来,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3)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若X金属能把Y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则X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比Y强。(4)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一般来说对主族元素而言,最高价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弱。2.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1)比较元素的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反应越容易进行,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般说来,酸性越强,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3)通过置换反应,若X非金属能把Y非金属从它的盐溶液或气态氢化物中置换出来,则非金属性X强于Y。(4)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弱。(5)根据两元素化合时电子的转移或化合价判断。一般说来,当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得到电子而显负价的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于失去电子而显正价的元素原子,如:S+O2点燃SO2,则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O>S(二)同周期.同主族内元素结构、性质的递变规律:性质同周期(从左→右)同主族(从上→下)电子层结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渐多电子层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减少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逐渐增强逐渐增强逐渐减弱第2页金属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逐渐增强逐渐增强逐渐减弱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1-+7)非金属负价=-8(-族序数)最高正价=族序数(O.F除外)非金属负价=-(8-族序数)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形成的难易、热稳定性形成由难→易稳定性逐渐增强形成由易→难稳定性逐渐减弱(三)元素的“位.构.性”之间的关系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和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位、构、性”关系)【典型例题】例1.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mol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解析:选项A中只指出A.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而不能确定A.B的金属性强弱。选项B中指出A.B原子的电子层的多少,但电子层数少的比电子层数多的原子的金属性不一定弱。选项C中说明了等物质的量的A.B金属与酸反应生成H2的多少,未说明与酸反应的快慢、与酸反应生成H2的多少与活泼性无关。答案:D例2.下列排列顺序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OH2S>NH3C.酸性:H3PO4Rb+>K+>Na+>Li+;卤素离子半径I->Br->Cl->F-,题中要求阳离子和阴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就是找阳离子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