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实验基础操作【母题来源】2021年高考广东卷【母题题文1】测定浓硫酸试剂中H2SO4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③移取20.00mL待测液,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ABCD【答案】B【试题解析】①中量取浓硫酸需要用到量筒,稀释需要用到玻璃棒、烧杯;②中转移需要用到玻璃棒,定容需要容量瓶和胶头滴管;③中移取溶液需要用到量筒,标准液为碱性,需要用到碱式滴定管,同时还需锥形瓶。A、容量瓶,用于定容,故不选A项;B、分液漏斗,上述操作不需要该仪器,故选B项;C、锥形瓶,用于滴定,故不选C项;D、碱式滴定管,用于滴定,故不选D项。故答案为B。【母题题文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操作或做法目的A将铜丝插入浓硝酸中制备NOB将密闭烧瓶中的NO2降温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C将溴水滴入KI溶液中,加入乙醇并振荡萃取溶液中生成的碘D实验结束,将剩余NaCl固体放回原试剂瓶节约试剂【答案】B【试题解析】A、将铜丝插入浓硝酸中,发生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不能制备NO,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B、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2NO2=N2O4,NO2为红色,N2O4为无色,降低温度,平衡向生成N2O,的方向移动,红色逐渐减弱,可用于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B符合题意;C、Br2、I2都溶于乙醇,乙醇溶于水,故将溴水加入KI溶液中,加入乙醇振荡不能达到萃取溶液中生成的碘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D、已取出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免污染试剂,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命题意图】考查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中某一操作的目的,落实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命题方向】高考仍然会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来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预计2022高考会保持对传统知识点的考查,如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气体的净化、干燥、收集、尾气吸收,气密性检查等,仍然会注重对萃取、分液、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要领和容量瓶、滴定管等重要仪器用法的考查。将会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基础,依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如过滤、重结晶、萃取分液、蒸馏、洗气、干燥等,考查对离子、气体、有机物等的检验,要牢记物理及化学提纯方法,注意答题细节。【得分要点】一、解题思路:原理→反应物质→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具体分析为:①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②所用各物质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③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④有关操作: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⑤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⑥实验结论: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对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的判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②实验操作是否完全、合理;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④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⑤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⑥反应速率较快;⑦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⑧合成过程是否造成环境污染。⑨有无化学安全隐患,如倒吸、爆炸、吸水、泄漏、着火、溅液、破损等。二、必备核心知识:1.熟记十大基本操作(1)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试纸变色稳定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2)判断沉淀剂是否过量的方法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②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3)洗涤沉淀的操作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自然流出,重复2~3次即可。(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