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胰腺癌的综合治疗进展(全文)摘要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目前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手术目前仍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式,对于可切除胰腺癌,"动脉优先"入路和"胰腺全系膜切除"等手术原则提高了局部的根治性,并减少了局部肿瘤的复发率。对于交界性可切除胰腺癌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考虑手术切除。虽然目前并没有针对胰腺癌的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但相关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研究一直在进行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及不可逆电穿孔作为新兴的治疗方式,在胰腺癌中的治疗中也逐渐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将对胰腺癌的综合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胰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其五年生存率小于9%。在过去的几十年内,肺癌、结肠癌、乳腺癌治疗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胰腺癌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1]。近年来,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胰腺癌的高病死率与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以及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诊断手段相关。胰腺癌侵袭性强,容易并发局部神经和血管侵犯,80%的患者发现肿瘤时,就已经到了不能切除的阶段。另外,手术虽然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治疗方式,但是即使行了根治性的R0切除,80%的患者也会呈现局部或远处的复发[2]。胰腺癌对常规的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等容易产生耐药性,发生耐药后疾病迅速进展,其预后极差。传统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胰腺癌的治疗需求,挖掘新的治疗靶点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3]。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生物细胞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胰腺癌治疗手段逐渐呈现多样化。本文就胰腺癌综合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1外科手术治疗目前手术仍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式,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0.1~28个月,但只有不到30%的患者有机会接受根治性手术。在过去20年中,治疗胰腺癌的手术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手术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胰腺癌的可切除率,降低了围手术期病死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一些现代肿瘤学原则,如标准的扩大区域淋巴结清扫、"动脉优先"入路、"胰腺全系膜切除"等提高了局部的根治性并减少了局部肿瘤的复发率[4]。"动脉优先"原则强调先探查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及肝动脉等,其优点有:(1)在手术的开始即可评估R0切除的可能性;(2)获得手术满意的切缘,特别是后腹膜位置,有助于提高R0切除率;(3)有利于辨识变异的肝动脉,避免损伤;(4)有利于保护过度充盈的门静脉,减少术中出血[5]。胰腺系膜指的是胰腺后方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神经淋巴组织[6]。Adham和Singhirunnusorn[7]于2012年首次提出了胰腺系膜三角的概念,并用胰腺系膜三角来确定了胰腺全系膜切除的范围,三角形的底边是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的后方,顶点为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起点间的腹主动脉的前方,包含了两者之间的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右侧半的神经丛、结缔组织、淋巴结等,整体呈一倒三角形。Ramia等[8]系统性分析了胰腺全系膜切除在提高R0切除中的作用,此研究纳入了28篇文献,所有研究都是回顾性分析,研究显示,胰腺全系膜切除的R0切除率为57%~96.7%,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同时指出,胰腺全系膜切除的范围难以界定,全世界范围内没有统一标准和定义,加大了手术难度;同时目前仍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来支持胰腺全系膜切除的优势[8]。微创外科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的胰腺外科正在代替几乎所有的开腹手术[4]。一项Meta分析表明,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相比,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的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但手术时间相对增加,两组在术后90d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胰瘘、胆瘘、术后出血及再手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恢复饮食的时间更早,住院天数更短,术中出血更少。但是与OPD相比,LPD对医师的手术技术要求更高,而且并没有明显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10]。2单克隆抗体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研究加尼妥单抗(AMG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