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第09讲无机非金属材料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结合实例认识碳、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3.能借助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物开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析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4.能列举常见的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物及其危害,能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核心素养分析】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根据碳、硅的结构,预测在一定条件下碳、硅及其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关注与碳、硅有关的热点问题(如光导纤维、硅电池、半导体材料),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知道碳、硅及其化合物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知识点一碳及其重要化合物1.碳单质(1)结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和用途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结构金刚石:空间网状结构;石墨:层状结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C70物理性质金刚石:熔点高、硬度大;石墨:硬度小、电的良导体、有滑腻感用途金刚石用作切割刀具,石墨用作电极、铅笔芯、高温润滑剂(2)主要化学性质——还原性可燃性2C+O2(不足)=====点燃2CO、C+O2(足量)=====点燃CO22/13与氧化物反应CuO:2CuO+C=====△2Cu+CO2↑(冶炼金属)SiO2:SiO2+2C=====高温Si+2CO↑(制取粗硅)H2O:C+H2O(g)=====高温CO+H2(制取水煤气)与强氧化性酸反应浓H2SO4:C+2H2SO4(浓)=====△CO2↑+2SO2↑+2H2O浓HNO3:C+4HNO3(浓)=====△CO2↑+4NO2↑+2H2O2.一氧化碳(CO)(1)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毒,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还原性①燃烧:2CO+O2=====点燃2CO2,淡蓝色火焰;②还原CuO:CuO+CO=====△Cu+CO2(冶炼金属)。3.二氧化碳(CO2)(1)物理性质: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固态CO2俗称干冰。(2)化学性质:与H2O、Na2O、Ca(OH)2(足量、澄清)、Mg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CO2+H2OH2CO3、Na2O+CO2===Na2CO3、CO2+Ca(OH)2===CaCO3↓+H2O2Mg+CO2=====点燃2MgO+C。(3)CO2在自然界中的循环①CO2的主要来源:大量含碳燃料的燃烧。②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反应:a.溶于江水、海水中:CO2+H2OH2CO3;b.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O2;c.岩石的风化:CaCO3+H2O+CO2===Ca(HCO3)2。(4)CO、CO2气体的除杂方法CO中混有CO2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然后干燥气体CO2中混有CO通过盛有灼热CuO的硬质试管CO2中混有少量SO2或HCl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然后干燥气体①澄清石灰水只用于检验CO2,不能用于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应用NaOH溶液除去;3/13②CO2、SO2通入CaCl2或BaCl2溶液均无沉淀产生4.碳酸(H2CO3)弱酸、不稳定。碳酸(H2CO3)只能在水中存在。H2CO3在水中与CO2共存,因此常把CO2+H2O当碳酸用。5.碳酸的酸式盐和正盐的比较(1)在水中的溶解性①含K+、Na+、NH+4的正盐易溶于水,其余一般不溶于水;酸式盐均能溶于水。②一般来说,在相同温度下,难溶性正盐溶解度小于其酸式盐溶解度,如溶解度:Ca(HCO3)2>CaCO3;可溶性正盐溶解度大于其酸式盐溶解度,如溶解度:Na2CO3>NaHCO3。(2)热稳定性一般来说,热稳定性顺序为正盐>酸式盐>碳酸,如稳定性:Na2CO3>NaHCO3>H2CO3。可溶性正盐>难溶性正盐,如CaCO3高温分解,而K2CO3不易分解。(3)水溶液酸碱性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正盐溶液的pH大于其酸式盐溶液,如pH:Na2CO3溶液>NaHCO3溶液。(4)与酸的反应①CaC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CO3+2H+===H2O+CO2↑+Ca2+。②Ca(HCO3)2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H+===H2O+CO2↑。(5)与碱的反应①Na2CO3与C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3+Ca2+===CaCO3↓。②NaHCO3与足量C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Ca2++OH-===CaCO3↓+H2O。Ca(OH)2与足量Na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2++2OH-+2HCO-3===CaCO3↓+CO2-3+2H2O。知识点二硅无机非金属材料一、硅单质1.存在硅单质主要有晶体和无定形两大类。4/132.物理性质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