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生产与环境》授课教师:杨川剑阁县武连七一中学剑阁县武连七一中学第三节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我国主要农业区土壤二、高产肥沃土壤的培育三、低产土壤的改良和农业开发四、土壤退化污染与防治一、我国主要农业区土壤(一)我国的土壤资源特点1.土壤类型多我国最新土壤分类系统(1995年)将我国土壤分为14个土纲、39个亚纲、141个土类、595个亚类。2.山地面积大我国山地占国土面积66%。3.人均占有量低,低产土壤面积大我国国土面积9.6亿hm2,耕地1.3亿hm2,林地1.2hm2,草场2.8亿hm2,人均占有耕地约为0.0934hm2,是世界平均数的26%,耕地中存在各种障碍因素的低产田约占1/3。4.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城镇建设对耕地的侵占,沙化、污染、侵蚀、盐渍化等土壤退化问题日趋严重,使良田减少速度加快。(二)我国主要农业区土壤1.红黄壤主要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质地黏重,耕性差,酸性强。山地上部宜造水土保持林和用材林,中部宜种油茶、茶叶、板栗等,下部宜种作物。2.黄土性土壤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耕性良好,微碱性,养分贫瘠,易干旱缺水。宜种植牧草、旱作物,造林以防止水土流失,3.干旱区土壤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5%,占全国耕地的74%。宜种草、种树、绿肥以涵养土地,农业上采用旱耕技术,适当种植耐旱作物。4.黑土和黑钙土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而富有团粒结构。栽种范围广,但也应注意涵养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5.水稻土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我国低产水稻土面积较大,应改土培肥,发展粮饲、粮经集约经营,在长江中下游应实行小麦—玉米—水稻三熟制。二、高产肥沃土壤的培育(一)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1.土体结构良好2.土壤养分适量协调3.物理性质良好(二)高产肥沃土壤的培肥措施1.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土壤肥力2.发展旱作农业,建设灌溉农业3.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结合4.合理耕作改土,加速土壤熟化5.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三、低产土壤的改良和农业开发(一)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1.水利措施①排水降盐;②灌水压盐;③引洪放淤;④种稻改良;⑤蓄淡养鱼。2.农业措施①平整土地,深耕深翻;②培肥改土;③选种耐盐作物,躲盐巧种;④植树造林,营造农田防护林。3.化学改良在水利、农业改良的基础上,施用石膏、硫酸亚铁、硫磺等化学改良剂也能起到改碱效果。(二)低产土壤的改良和开发1.紫色土①水土保持;②合理施肥,培育土壤;③因地制宜,合理利用。2.白浆土①深耕打破白浆层;②秸秆还田,种植绿肥,补充有机质;③有机-无机-生物复合施肥和多元素配方施肥;④因土种植,对草甸白浆土和潜育白浆土,种植水稻可有效发挥土壤潜力。3.风沙土①封沙育草,造林固沙;②林果结合,发展果树生产;③调整作物布局,发挥沙区优势;④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直接还田;⑤引洪灌淤,客土压沙,改良土质,提高风沙土蓄水、保肥、抗风能力。(三)低产水稻田的改良和开发水稻田中有许多低产田,如冷浸田、沤田、沙土田等。1.冷浸田排除水害。犁冬晒白、熏田、掺沙入泥、施用热性肥和磷肥等进行改良培肥。2.沤田①掺沙改善质地;②增施有机肥料,翻压绿肥;③适时晒垡和冻垡;④适时耕作。3.沙土田①沙土掺黏;②加深耕层厚度,增施有机肥料;③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如修塘蓄水、开辟水源、改善灌排等措施。四、土壤退化、土壤污染及其防治(一)土壤沙化及其防治1.概念土壤沙化是指在沙漠周边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或草地过渡放牧,或开垦为农田,土壤失水,土粒分散缺乏凝聚,被风吹蚀,而在风力过后或减弱的地段,风沙颗粒逐渐堆积于土壤表层而使土壤沙化。2.危害①使土壤失去农、牧生产能力;②使大气环境恶化;③土壤沙化的发展,造成植被减少,加快生物种类的灭绝,直接威胁人类生存。3.防治途径①营造防沙林带;②实施生态工程;③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④合理开发水资源;⑤完善法制,严格控制农垦和破坏草地、湿地。(二)土壤流失及其防治1.危害①土壤薄层化;②土壤质量下降;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