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学科组一轮复习备考方案一、教学目标:上学期工作主要是一轮复习,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对知识的掌握要达到全面、准确、规范、熟练的程度。近期目标:期中考试争取全市期中各项数据比高二期末取得较大进步,达到学校平均水平,争取进入市内同学科前六。一本单科上线达到65人,单科进线率达到45%,卓越班达到39人,实验班达到10人,复习班达到6人。二、指导思想: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回归教材,落实“双基”,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完善和巩固及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研读教材,寻找新意。地理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第一轮复习是否到位,是否扎实,将直接决定高考成绩的好坏。教材是高考命题的源地,因此在一轮复习备考中,我们必须回归课本,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仔细精读,领悟编者意图,提炼知识的深意。具体做法就是给足时间读教材,整合各种版本教材内容,处理好活动思考题,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深度理解知识的内涵和精髓。三、主要措施:(一)注重读背,夯实基础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瘦身知识体系,突出重点,深化记忆。怎样让读背材料的效率最大化,坚持,落实是关键。十分钟课前读背默写,坚持落实,常抓不懈,形成习惯,结合进度,落实不同内容,最终达到全部掌握。1.每堂上课前必先出示这节课要落实的读背内容,让学生做到天天背,堂堂默。2.每堂课前,课间都要找相应的学生背默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做到天天清。3.有些内容背默的时候必须要让学生用做过的试题例证,做到现背现用。4.定期举行一些背书比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背书技巧。只有让学生做到天天背,天天用,地理一些零散的知识才能熟记于心,高考才能游刃有余。(二)改革课堂,追求高效我们课程组教研主题之一就是:摆脱传统的死气沉沉的灌输的老路子,想尽千方百计实施课改,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课,主动学习,实现高效课堂。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走上讲台。高三习题讲评课较多,因此一些重要题目的讲解,事先布置给一些学生,让这些学生当一次老师,进行角色互换。首先他们会很重视,也会精心备课,备课过程就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其他同学也会听得兴趣盎然。讲解的同学满足了自我表现欲,会获得很强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兴趣;重要的地理原理图也应最大限度得让学生到黑板上来画,比如热力环流、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及洋流分布规律等,既可以培养学生画图能力,保证了应考的要求,又提升了课堂的活力。(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敢“动”和会“动”。以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审视一轮复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能力水平,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巧妙提出问题,将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和原理运用于生活问题解决当中,变单向、灌输的教学为多向、探究的问题解决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地理思维能力。(3)抓基础,理主干,重材料,强落实,构建完整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平时做题发现很多学生面对材料没有思路,没有章法,主要原因就是基础薄弱,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这些基础的复习必须以教材为载体,将考纲的要求通过教材体现出来.通过强化教材的复习,使学生把知识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同时进行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构建体系。材料的解读是高考取得成绩的关键,所以要给学生树立强烈的“材料意识”,试卷中“无图不成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材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从地理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落实就是课堂的生命线,讲练结合是我们学校大力提倡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学生理解后马上呈现相关的典型题目,让学生体味知识点在材料中是如何考查的,趁热打铁,印象深刻,效果最佳。总之,“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是高三一轮复习课堂的理念。(三)重视试题,提高能力(1)精选试题。试题的质量非常重要,命题的导向就相当于司机手里的方向盘。我们一定要选择最接近高考思想的试题,能够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要想选出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