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6-1-专题16实验仪器及基本操作1.(2019·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项为泥三角;C项为分液漏斗;D项为坩埚,题中“埚”字书写错误。2.(2019·河南汝州实验中学高三期末)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10B.用10mL量筒量取0.50mol·L-1H2SO4溶液5.50mLC.向铁钉上镀铜时,铁钉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D.盛装Na2CO3溶液的试剂瓶要使用橡胶塞答案D解析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时不能湿润,A错误。10mL量筒量取溶液体积时只能估读到小数点后一位,B错误。向铁钉上镀铜时,镀件铁钉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镀层金属连接在电源的正极上,C错误。Na2CO3溶液由于水解显碱性,容易与玻璃202116-2-中的SiO2发生反应产生有粘性的Na2SiO3,若用玻璃塞就会导致玻璃瓶与玻璃塞粘在一起,所以盛装Na2CO3溶液的试剂瓶要使用橡胶塞,D正确.3.(2019·天津市高三调研)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滴加试剂时,滴管的尖嘴不可接触试管内壁B.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不可接触烧杯内壁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不可接触锥形瓶内壁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玻璃棒不可接触容量瓶内壁答案A解析滴加试剂时应防止污染滴管,滴管尖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故A正确;过滤时为防止液体飞溅,漏斗的尖端应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缓缓流下,故B错误;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触锥形瓶内壁,使滴定管尖嘴的液体进入锥形瓶,故C错误;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必须接触容量瓶内壁,故D错误。4.(2019·山东烟台高三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202116-3-答案C解析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使用的仪器是蒸发皿,不是坩埚,A错误;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滴定管不能伸入到锥形瓶中,且酸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B错误;MgCl2晶体加热时,会发生水解反应产生Mg(OH)2和容易挥发的HCl,通入HCl气体就可抑制氯化镁水解,最后就可得到无水氯化镁,C正确;制取乙酸乙酯时,导气管不能伸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导气管要在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液面以上,以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D错误。5.(2019·河南滑县高三调研)为了制备氨气并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下列不需要的装置是()202116-4-答案A解析A装置不需要,B装置制备氨气,C装置做喷泉实验,D装置用于干燥氨气。6.(2019·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下列有关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②先将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的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③每次实验后,要将铂丝用硫酸洗净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浅的火焰⑤没有铂丝时,也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A.仅有③不正确B.仅有④不正确C.仅有⑤不正确D.全对答案A解析钠元素的黄光会干扰钾的紫色,观察钾元素紫色火焰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①正确;铂丝不能粘有杂质,实验前202116-5-必须做空白灼烧试验,②正确;更换检验对象时,需要用盐酸清洗铂丝表面残留物,③错误;本身颜色越浅的火焰,实验干扰越小,被检验物质的火焰颜色越明显,④正确;焰色反应除用铂丝外,还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镍丝、铬丝等,⑤正确,故选A。7.(2019·资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在中学化学实验条件下,下列实验内容(装置、操作或现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202116-6-答案B解析氯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关闭弹簧夹,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会形成稳定的液面差,故B正确;灼烧海带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在蒸发皿中进行,故C错误;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故D错误。8.(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02116-7-答案C解析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A错误;B中气流方向错误,应该从右侧导管通入CO2气体,B错误;从溶液中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