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本学期,学校发了一本书,要求教师学习。是郭元祥教授的《教师的20项修炼》,这是作者用10年时间才写完的一本书,等我阅读了本书一部分,真的让我懂得教师的职责和修炼原来有着这么大的一个学问,书里的20项修炼作为我们教师能享用一辈子,也能提升我们教师的品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教育的百年大计以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教师为本、教师大计以师德为本,而师德是我们教师的灵魂。学习了《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这本教育理论籍后,作为一名热爱事业的教师来说,每一项修炼都让我们受到启发和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平日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哪些地方不完善,读罢此书,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够完善.每个修炼甚至都可以成为我们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领。教师的二十项修炼像一杯清茶,滋润着我的心田,我体会到爱的力量,爱是一种心灵相通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而不是意志或意愿。文中提到了教师德性之本的爱,表现在教师善待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激励学生。对于未成熟的人,是需要精神抚慰的,他们往往情感脆弱、思想单纯、经验缺乏、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呵护、照顾、引导、保护。我想,可以先从教师的语言做起,也就是说话的艺术。平日里在与学生的语言交往中,除了说话的内容,更应注意一些措词和语气。师生关系的和谐还是紧张,往往由于教师有意无意的言行所造成。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句话可能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真诚的言语、行动和情感,叩开学生的心门,对于学生的优缺点,选用适当的语言指出,学会与学生同乐同悲。书中从18个方面阐述教师的修养,感悟,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信任,教师的大智慧,教师的以德育人,以情感人,教师的自我规划,教师的宽容,教师的以生为本——人的教育,要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作良知去引导学生;等,有太多太多的方面。仔细阅读后,有太多的感悟,太多的心得需要用文字记录下来,每一项都值得我们去仔细学习,研究,就我个人而言有些感受最深的来谈一谈。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知识,同时也在协助家长,协助社会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正如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上名牌大学,出国等,但是孩子的能力有限,就像我们的五指伸出来也不是一样长的,特别是我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我们除了知识技能的教育,更多的是做人的教育,成长有序――先成人,后成材。“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需要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感染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教育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实现“教育人生”的魅力,需要点燃教师的教育激情。教师的自身修炼是一种最具活力的内生源泉。修炼的目的在于修心、修情、修性、修行。教师修炼在于确立教育思想,达致教育信念,陶冶教育情操,养成教育德行,锤炼教育行动,提升教育能力,精练教育生活,感悟教育人生。书中把教师的修炼分为三篇,第一篇是修炼教师的形象,让我们从形象方面来修炼自己,书中把我们常说师德要求的各个方面都归于其中,如:教师的微笑、语言、习惯、宽容、德性、智慧等;第二篇是精炼教师的生活,明确了教师除课堂教学以外的修炼内容,如教师的规划、阅读、研究、反思等;第三篇是锤炼教师的专业,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修炼自己,把修炼提高到了思想和精神的层次。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阅读的修炼。阅读不只是去读,更重要的是自我觉醒。读书,有一万个理由。读书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阅读有一种境界是读出自己。书籍恰恰入恰如,一面镜子,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符号和文字,而深藏在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