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重点)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难点)【教学准备】1.搜集近些年来有关战争的资料。2.制作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世界上各种战争连续不断地发生,战争中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怎样呢?请看看下面这些资料和图片。(教师准备的图片及资料)2.当我们听了这些血的事实,了解了硝烟中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你又有何感想呢?让他们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吧!(出示课文题目)二、初读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3.交流讨论指名读诗,读后评价,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三、自读诗歌,朗读展示1.阅读示范(根据对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呼唤不理解或感悟不深刻。因此,可选择学生最熟知的对“草地”的描写一节,指导学生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1)默读第四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草地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正在经历战争的草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2)带着体会的感情朗读第四节、齐读(3)自主阅读:按阅读第四节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你发现了什么?2.有感情地朗读四小节3.小练笔:你也能像作者那样用诗歌格式来写一写?(课件显示范例)我会写:仿照第一至四小节的写法,写一段诗,表达你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__________的__________,本来_________________,可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究竟是为什么?四、升华情感,祈盼和平师:可恶的战争破坏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作者呼唤的是什么呢?你呼唤的是什么呢?1.让我们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在呼唤什么呢?2.我们希望,我们祈盼……(引导反复读)3.引读: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和我们一样__________,和我们一样__________……希望祈盼要求苛刻吗?不,仅仅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仅仅是一张洁白的教室多么简单的要求,读起来真让人揪心。4.拓展运用文本语言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我们希望,我们祈盼——我们希望,我们祈盼——我们希望,我们祈盼——4.回顾诗歌最后的一个标点——省略号,你觉得省略的是什么?(省略的是美好的、无限的希望,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和平”5.反复引读课题:我想不久的将来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到那时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美丽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所有美好的东西也会属于他们,到那时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希望、自由、快乐、和平)板书:享受和平五、阅读链接,丰富感情此时此刻,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享受着春天的我们,是否想做些什么?出示:儿童和平条约1.介绍条约的背景:(出示)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2.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享受和平3.课后延伸: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抗议:这究竟是为什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控诉战争、呼吁和平祈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