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规律理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多少、大小就是价值量,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就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就大,在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就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少,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就小,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要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从而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关,因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社会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降低,但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提高,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数量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并且买卖要公平,即商品交换中必须实行等价交换。这是古今中外商品经济遵循的基本原则,由此得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为什么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格也会影响供求,使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价格下跌,供给量逐渐减少,消费量增加,逐渐会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供给量会增加,消费量减少,又会出现供过于求。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价值决定价格,这就决定了价格不能远离价值,所以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三大作用:①调节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即优化资源配置,这是主要作用。)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扩大和产品供应的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时,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缩小和产品供应的减少。"这样,通过市场供求、价格、竞争的调节,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分配。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②刺激作用: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获利较多。获得额外收益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都会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可见价值规律推动了生产力发展。③分化作用: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获利较多,能够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就会因优取胜;生产条件差,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生产者,无力改善生产条件,处境更加不利,在竞争中就会遭到失败,以致被淘汰。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理论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市场通过价格的涨落、供求的变化、市场竞争来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