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一带—路”沿线的国家在土地、资源、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各有所长,形成强烈互补。假设甲国和乙国是“一带—路”沿线的两个国家,不考虑其他因素,两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此可以推断A.两国尽可能自力更生,保护民族经济发展B.甲国既出口肉也出口粮食,发挥绝对优势C.乙国主要生产粮食并从甲国进口肉,发挥比较优势D.甲国主要生产粮食并从乙国进口肉,发挥比较优势2.下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的是①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数量受政策影响减少②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③受市场需求影响,该商品市场价格提高④受价值规律影响,该商品生产成本下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某行业2017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其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00元。假定甲企业2017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3件商品,乙企业2017年每小时生产的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价值量计算共计600元。根据生活经验,在甲乙企业产品全部合格的情况下,下列推断完全成立的是()①甲企业劳动生产率>乙企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劳动生产率②甲企业产品利润=乙企业产品利润>行业产品的平均利润③甲企业劳动生产率=乙企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劳动生产率④与同行业相比甲企业和乙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1件A商品可以换2克黄金,而1克黄金可以换2件B商品。在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A.1件A商品=2件B商品B.1件A商品=4件B商品C.1件A商品=8件B商品D.1件A商品=16件B商品5.个别商品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为①商品交换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③同一劳动在同样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多④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格就越高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下面是某服装厂生产出现的三种情况,在下述三种情况下该服装厂生产一件衣服的价值量变化依次是①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②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同水平提高③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A.降低降低不变B.不变提高降低C.提高不变降低D.降低不变提高7.2015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假定2016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国甲种商品的生产数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80万件,6元B.100万件,5元C.120万件,5元D.120万件,6元8.假设某国2017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8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产品2018年的价格是()A.10元B.5元C.20元D.8元9.2017年某国生产M商品50万件,每件商品的侨值量为12元。如果2018年该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50%.通货膨胀率为10%.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国M商品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用该周货币表示分别为A.600万元8元B.900万元12元C.660万元8.8元D.900万元13.2元10.假设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若某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比同行业高出一倍,那么该企业生产的一双皮鞋的价值量是A.半小时B.2小时C.4小时D.1小时11.2017年某鞋厂生产鞋子200万双,每双鞋子的价值量为60元。如果2018年该鞋厂生产这种鞋子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鞋厂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14400万元、60元B.12000万元、50元C.12000万元、60元D.10000万元、50元12.假设A国2014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0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2015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15万亿元,而此时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也比2014年提高2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2015年用A国货币表示的单位M商品的价格与2014年相比,变化情况是A.提高了1/24B.提高了1/6C.降低了1/6D.降低了1/2413.2015年李先生按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将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