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建设调研报告不注重厕所卫生的国家和城市没有文化和将来,这是四年前中国官员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次世界厕所大会给出的答案。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城乡的环境越加符合现代文明标准。公厕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设施,是任何地方必备的特殊公共设施,必须在城市发展及其规划中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完善。试想当一个外出人员或游客在繁华路段、临街地方突然“内急”而找不到公厕,那会是何等尴尬,会对这个城市产生什么印象。公厕的建设与管理是政府公共事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国计民生,其设施档次、保洁质量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文明生活方式以及公民素质。1全国公共厕所现状调查一项来自零点调查与远景投资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公厕少难以满足需要,公厕卫生条件差已是城市居民的普遍反应。而*、*则在全国31个城市中被评为最不方便上厕所城市的前两名。本次调查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全国31个大中小城市的3434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1)餐店厕所比公厕有用经营场所内的洗手间本来不算正式的公厕,但很多城市都要求经营场所的厕所对外开放,作为对公厕不足的一种补充。此次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准公厕”由于数量多,比较容易找,已经反客为主成为人们出门在外如厕的主要选择。人们在外面上厕所使用过商场、商店内厕所的比例最高,达到57.3%,其次是快餐店内的厕所(42.9%),然后才是公园或旅游景点内(40.6%)以及大街上(33%)的等真正意义上的公厕。不过“准公厕”受经营时间和经营地段的限制较大,会给外出人员带来不方便。(2)公厕数量少卫生差数量少、卫生状况差仍是公厕的两个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42.8%的受访者认为公厕数量太少,排在公厕问题的第一位;第1页共8页30.4%的受访者认为公厕卫生状况差,排在公厕问题的第二位。另有27.1%的人认为公厕分布不合理,导致局部区域公厕数量更少,23.5%的人认为等待时间过长,好不容易找到了公厕,又不能马上使用,只能望厕兴叹。(3)女性如厕等待时间长此次调查中有29.1%女性受访者反映如厕等待时间过长,而男性受访者中反映这个问题者比例只有16.7%。由于生理上的差异,女性如厕需要的时间较长,占用的面积也较大,因此在一些比较先进的国家,公厕的女厕部分要比男厕大一些,以便男性和女性在公厕的使用上达到平衡。而中国的公厕一般男女厕同等大小,甚至男厕位多余女厕位的现实存在,于是女性等待的时间也就更长,在一些公共场所经常可以见到女性排队如厕的现象。此次调查中还针对全国31个城市如厕难易程度以及卫生状况进行了排名,便利程度最高的前八位城市分别是:绵阳、牡丹江、宜昌、保定、天津、宝鸡、沈阳、长沙;大家反映最不方便上厕所的八个城市分别是:*、*、南京、郑州、大连、上海、北京、兰州。(4)民意时评:关于公厕的感慨以上关于公厕的民意调查,让人感慨者有二:一是*、*竟然在“最不方便上厕所城市”的排名中分居前两位。*、*是没有钱建公厕吗。显然不是。说到底还是有关部门的不重视。在现实中,城市的发展却偏偏不重视或忽略公共厕所的建设。这里还有一个观念的问题:公共厕所虽为人所必需之物,但人们普遍认为如厕涉及个人隐私,因此,公共厕所的建设就被隐匿到了城市建设的后台。如果城市规划决策者们能够深入群众,真正体会到那些整日在街上奔波的人们内急时找不到厕所的痛苦,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发现,进入“最不方便上厕所城市”排名的多为大城市,北京、上海同样名列前茅,而被认为上厕所较便利的城市则多为中小城市。大城市比中小城市更不注重公厕建设,第2页共8页这实在令人费解。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应该注重细节,每做一件事都要调查研究,用数据说话,这样设计出来的东西才能更加人性化。男女厕所等大,设计者根本用不着思考,虽然表面上看似公平合理,实际上并不科学,然而习惯上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但是要打破常规,将女厕扩大,设计师就要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要先调查该处经过人群的男女比例,收集男女如厕平均用时及占用面积等参数,最后才能计算出男厕和女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