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课题阿长与《山海经》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教教授这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教学目标1.掌握《山海经》文化常识,梳理文章,整体感知课文;2.精读文章,赏析细节描写,分析探究平凡的“小人物”形象;3.重点研读,探究作者对人物情感的变化及原因,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4.感受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等优秀品质,理解作者对劳动人民蕴含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习有关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分析探究人物形象;揣摩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品味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妙处。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将回忆与童年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视角特点,“先抑后扬”的写法。情境导入播放《天之大》视频。有一种爱,不求回报,默默付出。有一种爱,与生俱来,毫无保留。有一种爱,温柔如水,长流不断。这份爱就是母爱。在鲁迅先生的童年,也有这样一位不是母亲但胜似母亲的“长妈妈”,她用自己的方式笨拙而努力地爱着。多年以后,鲁迅先生仍然回味与怀念长妈妈给予自己的温暖与关爱。请走进《阿长与〈山海经〉》,替鲁迅先生为阿长设计一次“以爱之名,感恩有您”的主题活动。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创了我国白话小说的先河,中篇小说《阿Q正传》享有世界声誉。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上。3.人物介绍《朝花夕拾》中“长妈妈”:(1)长妈妈为“我”买渴望已久的《山海经》。——乐于助人(2)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愚昧无知(3)教导“我”: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质朴节俭(4)睡相不好,摆成大字。——不拘小节(5)让“我”道恭喜,吃福橘。——真诚、善良阿长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任务一:朗读感知,认识长妈妈1.听范读,标字音搁(gē)掷(zhì)脐(qǐ)憎恶(zēng)菩萨(púsà)竹竿(gān)烦琐(suǒ)土匪(fěi)辫子(biàn)胸脯(pú)疮疤(chuāngbā)诘问(jié)哀悼(dào)茉莉(mò)孤孀(shuāng)书斋(zhāi)霹雳(pīlì)悚(sǒng)粗拙(zhuō)守寡(guǎ)2.学生自由朗读1、2、30段,完成活动。情境活动:根据鲁迅的先生回忆,请你完成阿长人物简历表。人物简历表姓名什么姑娘性别女籍贯鲁镇照片别称阿长长妈妈职业保姆年龄不详文化程度未读过书家庭情况青年守寡,有个过继的儿子外貌黄而胖而矮任务二:时间剪影,回忆长妈妈1.理解题目你从题目中读出了什么信息?明确:阿长与《山海经》影响深刻的人人物事件影响深刻的书【情境链接】随着仙侠、玄幻类题材火爆,朝花动漫公司要筹划一次国风动漫展览,需要搭建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黄帝擒蚩尤、成汤伐桀、嫦娥奔月等场景,并以其中的人或物作为建模元素。可是,由于年代的久远,他们不知道该借鉴哪部书籍。可以借鉴《山海经》,因为这些故事都出自于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山海经》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它的内容仅仅是我们所熟知的神话故事那样简单吗?《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的说是“小说之最古者”)。十八卷,旧称大禹、伯益所作。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山海经》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诸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著名故事均有所记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