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一、单选题1.1936年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行政院对总统负责,行政院下属各部首长由总统任命。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机关,但所提法律均需先经过行政会议议决,总统对立法院的决议有权提请复议、这一规定()A.推动了共和制民主化进程B.暴露了国民政府一党专政本质C.践行了孙中山的宪政思想D.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2.如表所示为1935~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变化情况统计。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时间进出口贸易总额总额增长进口进口增长出口出口增长1935年149100万元10.2%91900万元2.5%57200万元22.6%1936年1644800万元94200万元70600万元A.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B.国家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C.国民政府率先摆脱经济危机D.国民政府致力于抗战准备3.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拟订《改进全国茶叶销售办法》,办法中规定设立共同销售机关,“筹设公栈以利销售”;宣布取消茶栈而“举办直接外销”,以“推广国外销路,与世界重要茶叶市场取得联络”,并“令国际贸易局组织茶叶推销机关”。这一做法()A.增强了中国茶叶的竞争力B.鼓舞了民族企业的发展C.利于强化政府对经济的控制D.扩大了中国茶叶的销路4.1929年国民政府规定“大学及专门教育,必须注重实用科学,充实科学内容,养成专门知识技能”。1933年国民政府更直接限制文科的招生人数,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科。国民政府的做法()A.适应了近代工业发展的需要B.坚持了重理轻文的传统C.推动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D.实现了科学救国的理想5.从1932年春起,苏维埃政府先后创办中华钨矿公司等公营企业,开办中华商业公司造纸厂、瑞金纺织厂、于都通讯材料厂等小型工厂。到1934年3月,中央苏区国营工厂发展到32家,产业工人达万余人,中央钩砂公司年出口创汇400多万元。这()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改变了苏区旧有生产关系6.下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某一时期红色文物的地形地貌空间分布统计。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日战争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个专政的目的,不仅要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统一中国,而且还要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以便领导广大农民和劳苦群众走向社会主义制度。这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A.彻底消除了城市中心论的影响B.仍然保留了俄国革命的烙印C.有利保障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D.为红军被迫长征埋下了隐患8.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此时强调经济工作意在()A.贯彻中共中央的方针B.为抗日战争积蓄力量C.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D.粉碎国民党经济封锁9.如表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建立的中央苏区干部教育三级系统汇总。这一干部教育培训系统()B提升题党员干部教育苏维埃干部教育各种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初级党员训练班苏维埃干部训练班短期职业学校小学教员训练班短期师范学校中级党员干部训练班政治学校职业学校初级师范学校中央农业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高级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中央列宁师范学校A.提高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服务于革命时期经济政治需要D.加强了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10.“毛泽东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他最初想进攻长沙,当他发现原定计划无法实现时,立刻果断地改变原有部署,转入江西,沿罗霄山脉南行,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薄弱的乡村山区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再图发展。”这一“改变”()A.使中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事实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C.放弃了夺取城市的最终目标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