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研究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要内容,是实现银行战略规划、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工具。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一项科学且具有艺术性的工作,需要做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让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效益性。一、低利率下银行资产负债现象(一)银行存贷利差收窄,盈利压力增大低利率环境下,低通胀导致通胀溢价持续走低,储蓄规模大于投资推动自然利率下降、期限溢价下降,以社会大环境经济状况展开分析,通货膨胀带来货币贬值,以及超过实际需求资金分配引发价格全面上涨。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为向有投资能力的人或企业放贷,以创造需求和价值,当有人创造价值时,社会上的钱会越来越多,而普通人的钱会越来越少。该现象带来的问题为人或者企业的负债压力大,但是还债能力降低,银行放贷的收益减少,银行资产负债压力增大。(二)银行投资风险提高,资产端投资风险提升银行存款与利率之间的差值收窄,导致银行无法保持正常收益,为了提升非信贷业务比例,银行增加资产端投资风险偏好,放大经营风险与信用风险。在低利率环境下,资金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动性出现问题,银行盈利的来源减少,客户经济基础出现不足,造成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收益降低。(三)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出现错配风险银行在利率种类、汇率换算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风险,低利率环境下,企业的还债能力下降,导致银行的短期贷款被企业长期占用,尽管这部分贷款也是有确定期限的,但到期后只能转期或借新贷,还旧贷,银行出现期限错配风险。银行之间的业务与传统零售业务是不同的基准利率,带来利率风险,此外,在外资业务方面,全球经济下行,且币种不匹配,带来错配风险。二、低利率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需要从资产结构、负债成本、风险定价以及收入来源几方面合理规划,努力提高利息收入,拓展非利息收入,提升对客户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一)提升高收益资产占比现提升高收益资产占比,如贷款等业务,加大期限错配力度,适度进行信用下沉。贷款具有良好的利益效果,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贷款等高收益资产占比,确保稳定的利息收入,让银行具有稳定的现金流。适当增加中长期贷款占比,提升期限错配程度,缓解银行吸收短期存款,发放长期贷款,以达到盈利的目的这一过程中错配收益减少问题,获得期限溢价带来的收益。适度信用下沉是指对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人客户进行信贷投放,随着我国融资市场的发展,以及我国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支持,结合中小型企业具有议价能力较弱且对贷款的刚性需求较强的特点,对中小型企业发放贷款可以提高银行的净利息差,此外,银行提高对信用卡、按揭等为主体的零售业务的重视,进行业务转型,有助于提高贷款速度与比例[1]。(二)拓宽资金来源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对于存款的需求较大,但目前普通人的钱越来越少,老百姓负债压力已经很重,为此,银行需要拓宽资金来源,保障股票募集以及债券融资用于发放贷款,对同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发展更多服务项目品种以及对象。在这一过程中,银行采取主动营销方式,让有效信贷需求逐步转化为具有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优质资产,提高银行的资产流动管理水平。银行根据低利率环境下的市场需求,提高优质资产证券化定价工作质量,有助于保障自身合理的利差收入。银行加大对低成本资金的争揽力度,构建多元化的筹资体系。银行提高对存款业务的重视,抓好基础性业务,如拓展代发工资、第三方存管业务等,加大高端客户的挖掘力度,关注高端客户的资金动向,做好细节服务与客户维护,针对5万-20万级别的客户,发挥大堂、柜面服务的优势,挖掘自身老客户,进行客户级别提升,为其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提高银行的存款金额。如利用利率高低的杠杆作用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针对客户的储蓄动机以及个人风险承担能力等设计出多元化的储蓄存款工具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银行加强外勤工作和合理设置网点,做好广告宣传引,引导人们进行储存;提高储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改善服务态度,重视储蓄业务操作的现代化建设,提高银行服务效率;提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