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春贺兰县如意湖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插图的合理运用摘要: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插图是教科书显性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材重要内容的体现。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洞察能力、激活思维,培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实现学习的有效性。关键词:利用插图;学习兴趣;人文素养正文字数:约3100左右随着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发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插图、挂图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在新课程背景下新教材的插图更是多姿多彩。教材中的插图是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起补充、解释、说明作用的图画。思想政治课教学插图的合理设计与运用,正是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地、巧妙灵活地用好教学插图,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大量形象、具体、直观而且透着趣味性的图画,它们不仅丰富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而且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教学内容的主题,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感观上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得具体生动而实在,对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增强思想品德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合理设计和运用,用好这些图片,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趣味,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近年来,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图画类试题不断的增多,更应该引起我们对插图教学的重视,应及早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图画类题型的能力。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插图作为一种形象化语言,是通过视觉方式描述、解释、强调文字内容。这样的表达方式具有直观形象、寓意丰富、整体传达、审美感人、促进认知、模塑心灵的传播优势。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能否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开端,利用插图因势利导,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能随即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公民的义务》一课中,通过阅读课中的几幅插图,教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及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公民的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或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公民必须履行的职责,使学生知道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并引出下一个知识点:不履行义务可能带来的哪些后果。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一下子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思考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吸引力,必能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学习状态。二、利用插图,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插图是指附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能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通俗化。纵观新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始终坚持从基本事实出发,用比较丰富典型的图例、事例、材料或生动形象的故事引出和说明道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蕴涵在课文插图中的信息,以充分把握编者的意图。1、指导学生阅读插图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也适用于读插图,读懂插图对于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学生在阅读时,教师应有目地给予指导。这里的“读”就是指在引导学生学习插图时,让学生慢慢地、仔细地多读插图前后的相关材料,把知识融会贯通,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插图。例如我在教学《维护消费者权益》时,不仅要求学生阅读理解教材文字部分内容,还要求学生重点阅读教学插图,并提出问题:1.消费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2.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什么意义?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即阅读教学内容,又阅读相关教学插图,加深了对“消费者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充当最后购买和消费的角色。消费者所付出的费用,已包括商品的成本和经营者所赚取的利润。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护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教学互动的目的,还巩固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效果非常好。插图是教科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