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苏轼词二首》教案2篇教学目的了解词的结构特点和感情基调学习写一些欣赏评论文字背诵这两首诗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诗词歌赋无所不精。此词是一首悼亡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任密州知州时。苏轼感于妻子王弗去世十年,宦海沉浮,仕途不顺,生活坎坷,倍加怀念亡妻,思念之情刻骨铭心,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二、读解鉴赏1、读背这首词2、读解上片先写思念,分三层。第一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开篇就将生死永别的沉痛感情倾泻而出。十年来,生死相隔,两相茫然,令人悲痛,用不着思量,也难忘怀。第二层:“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退一步假设,即使单方面倾诉,远隔千里,自己的凄凉怎能告知亡妻呢?第三层:“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又放宽条件,忽略生死时空限制,真能会面,拟想那情景已经是苍老难识了。这里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妻子死后十年的坎坷生活对自己的折磨。下片继写梦境和梦醒后的苦恼,分两个层次。第一层:“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层写生死相隔梦中相见。虽然往昔生活情景依旧,她坐在窗边,对镜梳妆,然而这次相见,却凝咽无语,离愁别绪化作千行热泪滚涌而出。第二层:“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梦醒后的悲哀。作者自忖在以后的岁月里,能让他牵肠挂肚的只有那片明月下的小松冈了。全词在绵绵的哀思中结束,寄托了无尽的怀念之情。写作上虚实相映,愁思百转,缠绵悱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初步感知1、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2、朗诵二、解读鉴赏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大江、故垒、乱石、惊涛;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4、小结:实景与虚境思考回答: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5、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6、“周郎”形象有何特点?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7、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多情----愿望;如梦---自慰;酹江月---倾吐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三、对比归纳1、课内训练:对比<<江城子>>与本词2、归纳主题、写作方法;3、指导把意境的方法。体会豪放风格与婉约风格的抒情五、作业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巩固延伸板书设计:大江千古风流人物故垒实景乱石虚境一时多少豪杰惊涛意境江月周郎风采功业向往古代英雄情感感慨壮志难酬苏轼词二首小婷一、作者介绍: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祜二年(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以作诗讪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由祐年间,调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杭州知州、颍州知州。不久又以写文章讥斥朝廷的罪名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接着再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治所在今海南儋县)安置。1100年被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诗、词、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佼佼者。而他最富于开创性的艺术贡献是词的创作。在宋词的发展史中他具有开疆拓土之功。在他之前,诗庄词媚,词为艳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成为人们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认为词只宜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认为这才是词的正宗。而苏轼登上词坛后,他以其超拔的才气,凭他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正如刘熙载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