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诗经》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过程与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重点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难点通过学习《氓》了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能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教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分钟)唐诗宋词被人们竞相传诵,人们在品味其优美时,有多少人会记起这些诗歌的源头?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自己的语言描写着生活的原貌了,这些作品有的被保留下来,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典范,这就是《诗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的优秀篇章。二、《诗经》文学常识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三、《诗经·氓》1.充满感情地齐读课文,初步感受《氓》,典型的四言诗,节奏韵律非常明显,注意二三节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概括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卫风·氓》表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3.提问:这首叙事诗写了这对男女婚姻过程的哪几个阶段?第一部分(1~2章节):回忆追述恋爱生活。(恋爱)第二部分(3~5章节):追述婚后生活。(婚变)第三部分(6章):自我伤心后的感受、决心。(决绝)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4、重点字词学生展示学生补充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小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