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评传匡亚明(1906-1996),原名匡洁玉,又名匡世,曾用名匡梦苏、匡润之,曾用笔名何畏何晨、梦苏,丹阳导墅匡村人。著名教育家。1924年参加革命,曾先后任上海沪东、沪西、闸北等区共青团区委书记及中共区委常委、共青团无锡中心县委书记及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1927年曾以江苏团省委特派员名义领导宜兴秋收起义。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匡亚明在白区坚持革命活动,先后四次被捕,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1937年被营救出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匡亚明历任中共中央社会部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兼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社长、总编辑等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匡亚明历任华东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1955年至1963年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常务书记兼校长。1963年起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文革”中备受迫害,1978年复出,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82年起为南京大学名誉校长。1991年被任命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晚年主持编写《中国思想家评传》。本文选自《孔子评传》,以评传的形式和翔实的史料具体介绍了孔子的生平,阐释了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给我们展示了一位勤奋好学、孜孜以求、终生践志的儒家先祖的形象,也揭示了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产生的思想基础,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客观认识和高度评价。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构建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思想的基本框架。作者客观地介绍了孔子思想体系的几个方面,并从今天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角度予以批判性地总结和评价,展示了作者较高的理论和思想水平。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①毗邻(pí)②内讧(hòng)③膂力(lǚ)④陬邑(zōu)⑤跛子(bǒ)⑥俎豆(zǔ)⑦侮慢(wǔ)⑧疲惫(bèi)⑨聘请(pìn)○崩颓(tuí)⑪孝悌(tì)⑫推衍(yǎn)⑬糟粕(pò)⑭譬如(pì)⑮憧憬(chōngjǐng)(二)多音字1.因词而异①没②差2.一言辨异③古代的稽(qǐ)首礼有人认为像现代的作揖,但也有人认为已无从稽(jī)考。④由于当年埋(mái)藏宝物时忘了作个标记,至今家人还在埋(mán)怨他。二、写准字形①②③④⑤⑥三、近义辨析(1)以至以致填一填①应该把握时机,吸引更多海外及本地人才发展债券、商品以至人民币等不同项目。②7月10日,美国发生了一桩惨案,15岁的少女在试图抢回被偷的iPhone时,不幸从抢匪车上跌落以致身亡。辨一辨“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果。(2)考查考察填一填①有关专家指出,高考试题回归课本,考核的知识点增多,同时更加注重对考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能力的考查。②7月11日上午10时,“雪龙”号再次出征,执行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辨一辨“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查看评定,带有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考查”着重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目的是评定或审核,对象常是非重大的、多半是人们的所作所为,如成绩、学习、业务、工作、活动、行动、言论等,有时也是其他事物,如年代、历史、文物等。“考察”是实地观察了解的意思。“考察”着重指观察、调查、研究,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如山川、地形、地质、工程、运动、科学研究的对象等。四、成语释义1.词语理解(1)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2)无所适从:不知依从谁好。形容不知该怎么办才好。(3)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4)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5)朝气蓬勃:朝气:早上的空气,引申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机和活力。(6)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做事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2.辨析正误“如果漠不关心国家大事,对人民疾苦又不放在心上,这样的官还是不做为好”这一句话,淋漓尽致地将“为官”之道表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