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可能,每一个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显得很平凡,但是,只要我们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用最短暂的生命创造一个最精彩的瞬间,便可以照亮后人前行的路。今天,我们要学的两篇文章《方山子传》和《大铁椎传》,便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这一点。1.作家作品苏轼简历及代表作见第二单元《新城道中(其一)》。魏禧(1624—1681),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县人。明亡后隐居宁都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2.背景解读方山子,即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方山子的身上有某些令苏轼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钱财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为,对苏轼的触动很深。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大铁椎传》:本文有删节。原文后面还有一段评论:“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作者是明末遗民,具有民族气节。原来他意图反清复明,由大铁椎联想到秦始皇博浪沙遭刺客椎击的故事,把希望寄托在这样的英雄人物身上,以期有朝一日真正发挥他的作用。因此,本文有所寄托,是很显然的。方山子传1.通假字(1)前十有九年(通“又”)(2)犹见于眉间(通“现”,显现)(3)往往阳狂垢污(通“佯”,假装)2.一词多义(1)而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表并列关系)提刀而立(表修饰关系)使骑逐而射之(表顺接关系)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表转折关系)(2)之而岂山中之人哉(结构助词,的)余既耸然异之(代词,他)是二者,余未信之(指示代词,它们)3.古今异义(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古义:老样式,遗制。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2)环堵萧然古义:指墙。今义:堵塞。(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4)问余所以至此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5)使从事于其间古义: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4.词类活用(1)余既耸然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2)庵居蔬食(名词用作动词,吃)(3)鹊起于前(名词作状语,像鹊一样)(4)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一年)(5)见方山子从两骑(使动用法,使……跟从)5.文言句式(1)见方山子从两骑(省略句,“见”前省略主语“余”)(2)然终不遇(被动句,不被提拔重用)(3)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4)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5)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句)(6)鹊起于前(状语后置句)(7)呼余宿其家(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宿”后省略了“于”)大铁椎传1.通假字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通“叩”,询问)2.古今异义(1)子灿见窗户皆闭古义:窗子和门。今义:窗子。(2)力请客古义:请求客人。今义:请人吃饭、看戏等。3.一词多义(1)工工技击(动词,擅长)如是十年,以为极工(形容词,精巧)(2)过故尝与过宋将军(动词,访问)过犹不及(动词,超过某个限度)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名词,过错)(3)许引之长丈许(数词,表示约数)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名词,处所、地方)时人莫之许也(动词,赞同)(4)省省兄河南(动词,探望)七省好事者皆来学(名词,省份)(5)故故尝与过宋将军(副词,曾经)宋将军故自负(副词,本来)4.词类活用(1)不冠不袜(名词用作动词,戴帽,穿袜)(2)故仇我(意动用法,以……为仇敌)(3)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词作状语,从四面)(4)客奋椎左右击(名词作状语,从左右两侧)(5)则不快吾意(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5.文言句式(1)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定语后置句)(2)客不得已,与偕行(省略句)1.《方山子传》中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提示: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2.《方山子传》的最后一段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提示:最后一段中,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衬托方山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