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编写意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有文采”,也就是说考虑怎样把文章写得漂亮,让读者赏心悦目。标题上之所以用了“锤炼思想”的字样,是想让学生不要误解,以为有文采就是变换一下句式,多用几种修辞手法,而是要认识到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脱离了语言的思想,也没有不表达任何思想的语言。有了明确的观点和清晰的思路,语言表达才会顺畅;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语言表达才会写生动。怎样才算有文采,大体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前三者说的是语言修饰,后者说的是语言内涵,后者更见语言功底。教学建议一、台阶练习本单元教学,可在整篇作文之前做一些单项语言训练。下面提供的几种,可供参考。(1)选词填空练习。如“写作练习”第一题。这一题每个空后面都给出了几个同义词,让学生比较选用。这种练习有助于提高辨别词义的能力。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辨别词义,可以使得用词准确、鲜明、生动。(2)对对子练习。对子有难有易,虽然从小学就对对子,到高中仍然可以对。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陈寅恪先生就出了“孙行者”一词,要求考生属对。当时的考生周祖谟(后来成为著名的语言学家)答对“胡适之”,被传为美谈。对对子,通过辨析对于掌握汉语词语的意义、词性、音韵大有好处。(3)句子仿写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各种句式和修辞格。(4)词语活用练习。如:①活用成语,依据情境需要,打破成语在使用中的“不可更改”的定势,换位使用,使语言更有时代气息。②巧用文言。引导学生感受文白交融之美,在行文中适当巧妙地嵌入学过的文言词语,使文章更具有美感和文化品位。③多角度地引用名句。巧妙的引用会让文章生色。在做以上练习时,要注意设置一定的语言环境。因为脱离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语言的修饰是无所谓好与不好的。二、分析名家修改练习这一练习的做法可参照“写作练习”进行。材料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这里介绍几种寻找途径和比较方法:①从题注入手。例如选入课本的文章,在标题下的注释里常有这样的话:“选自……有修改”,或“选自……已经作者修改”。根据这一线索,就可以找到修改前后的文本。②比较不同版本。作家的短文通常先发表在报刊上,然后结成文集出版,文集过些年又会再版。在结集和再版时,一般都会修改,特别是那些严肃认真的作家。用心爱心专心因此可以找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版本来对照。③看手稿影印本。名家的手稿常有影印本出版,这种影印本上的修改一目了然。找到不同版本的文章后,把它们复印下来,逐字逐句对照,以最后的版本为准,在最早的版本上修改。修改后逐处分析、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修改,改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自己实在想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然后把那些一看就知道为什么的修改剔出去,把有较高水平的修改合并同类项,整理成文章。有关资料文采散论伍立杨文采,就是作品的精神、风貌、脉搏,是通过文字熠熠闪射出来的光芒,是飘飘的旌旗;好比龙凤绘藻,虎豹炳蔚,神采照烁;草木贲华,青绿紫橙,斑驳五色。文字甚至是一种声音,林籁发音,有如竽笙;泉石激韵,和若球簧。文采在作品里,不是可有可无的外衣,盖外衣无妨生命,而没有文采的作品,却是无血无肉的僵尸。这样说,文采又是一种内涵。文采正是郁然于内里,焕然于外表的那样一种气血。文采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美。上乘之作,必文采郁郁,失去了文采也必失去了生命。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文艺作品对人心的感受,于情意的疗救,所倚重的不是药石丸散,不是祖传药膏,文学之赖以成为人生精神的支柱,正是其情、境、意、识见、思想之综合感染力,总起来说,在于它美。美是不能没有的,契诃夫戏剧里说:“我已经老啦,我已变得庸俗啦,我不会爱任何人,唯一使我感动的,就是美,只有美还不容我不动心。”(《万尼亚舅舅》)文采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漂亮的文字,但这漂亮并非仅谓大红重赤、斑斓陆离,它的优美,是以多种形式出现的。或冲淡平和如晨岚暮烟;或清丽出尘如娟娟露竹;或孤凄荒寒如古道西风;或冷艳刺目如深秋涧红;或汪洋恣肆如大河前横;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