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文言文阅读第八课时文言虚词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言虚词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积累重点文言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2.能力目标掌握文言虚词答题技巧,能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传统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二、教学要点了解高考文言虚词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掌握判断虚词含义的方法技巧。三、教学难点把握高考文言虚词命题规律,掌握并熟练运用判断虚词含义的方法技巧。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明确考纲明确考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阅读了解考纲明确考纲,使复习有针对性典例导引1.(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墨者有巨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其谁可而为之B.午非子之子邪1.独立完成典型例题2.小组交流答案3.推荐代表展示答案4.总结纠错以近年北京高考本考点题目为典型例题,有助于考生迅速了解高考题型及命题规律,培养学生的积极应考意识。君知其难也今者有小人之言C.而遂杀之D.伤人者刑后遂无问津者同予者何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第一个“其”是语气词,因其在句中不需要担当成分;第二个“其”放在句中,是代词,代指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边境这件事。B项两个“之”都是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是结构助词,的。C项两个“遂”都是放在动词的前面,是副词,解释为“于是,就”。D项两个“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解释为“……的人”。【名师点睛】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A项中的“其”就可以从它在句中位置上进行区分。“其”放在疑问句或感叹句的句首,一般是语气词,表反问或表猜测;“其”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也是语气词,一般表商量或者命令的语气,“吾其还也”中表商量,“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表命令,“一定”;“其”放在句中的其他位置,一般是代词。依据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解决其他几项,“之”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就相当于今天的“的”,“遂”放在动词的前面,自然是副词。2.(2013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吴终拒之,是近名夜。”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风湿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胃曰:“我畸昔常欲新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