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平衡〖复习目标〗(1)了解沉淀平衡的定义及影响因素。(2)掌握沉淀的溶解和转化条件及应用。(3)了解溶度积及其有关的计算。〖教学重点〗溶解平衡的含义及影响因素、溶度积的应用〖教学难点〗溶度积的应用〖教学过程〗【知识精讲】1、溶解平衡的本质(1)溶解平衡的含义:在一定重要条件下,当沉淀与溶解的速度相等时,便达到固体难溶电解质与溶液中离子间的平衡状态。例如:BaSO4(s)Ba2+(aq)+SO42(aq)‾(2)溶度积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对于AmBn型电解质来说,溶度积的公式是:Ksp=An+]mBm+]n①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溶度积的大小与溶解度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②根据离子积Qc与溶度积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溶液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为Qc当Qc<Ksp时,为不饱和溶液,加入固体溶解;当Qc=Ksp时,为饱和溶液,处于平衡状态;当Qc>Ksp时,为过饱和溶液,析出沉淀。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Ksp不变。②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Ksp增大。③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物质或更难电离物质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Ksp不变。3、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原理:若Qc大于Ksp,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就会生成沉淀。在工业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常见的方法有:①调节溶液的pH法: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②加沉淀剂法:如除去溶液中的Cu2+、Hg2+,可加入Na2S、H2S等作为沉淀剂。〖特别提醒〗①为使沉淀更完全,所选用沉淀剂的原则是: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所沉淀离子形成沉淀的Ksp尽可能的小,即沉淀溶解度越小越好)。②不能影响其他离子的存在,由沉淀剂引入溶液的杂质离子要便于除去或不引入新的杂质。(2)沉淀的溶解原理:当Qc小于Ksp,使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沉淀就会溶解。根据平衡移动,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方法有:①酸碱溶解法:如难溶于水的CaCO3溶于盐酸中。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如CuS溶于硝酸中,HgS溶解度更小,只能用王水使其溶解。③生成配合物使沉淀溶解:向沉淀体系中加入适当配合剂,使溶液中的某些离子生成稳定的配合物,减小其浓度,从而使沉淀溶解。如AgCl(s)Ag+(aq)+Cl-(aq)、Ag++2NH3(加氨水)Ag(NH3)2]+,此法对用酸碱法不能溶解的难溶电解质尤其具有重要意义。(3)沉淀的转化①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②特征A.一般说来,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B.沉淀的溶解能力差别越大,越容易转化。例如:AgNO3→AgCl(白色沉淀)→AgBr(浅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Ag2S(黑色沉淀)。③沉淀转化的应用A.钡化合物的制备重晶石(主要成分是BaSO4)是制备钡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但BaSO4不溶于酸,若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即可转化为易溶于酸的BaCO3。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SO4+CO32‾BaCO3+SO42‾。虽然BaSO4比BaCO3更难溶于水,但在CO32‾浓度较大的溶液中,BaSO4溶解在水中的Ba2+能与CO32‾结合形成BaCO3沉淀。转化过程是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BaSO4沉淀,待达到平衡后,移走上层溶液;再加入饱和Na2CO3溶液,重复处理多次,使绝大部分BaSO4转化为BaCO3;最后加入盐酸,Ba2+即转入到溶液中。B.锅炉除水垢除水垢CaSO4(s)→CaCO3(s)→Ca2+(aq)]〖特别提醒〗沉淀溶解平衡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区别:(1)从物质类别看,难溶电解质可以是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弱电解质如BaSO4是强电解质,而Al(OH)3是弱电解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