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专题六第12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专题概览方面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经济政策主要表现(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2)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经济基础(1)古代中国纺织业、陶瓷业和冶铸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享誉海内外(2)在自然经济时代,官营、家庭和私营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占有特殊地位(1)古代中国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城市、“市”和商人等商业元素不断发展(2)古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1)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和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错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机遇专题主旨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刀耕火种”:是中国农业的原始阶段。2.铁犁牛耕(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2)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并出现耦犁,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3)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3.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二、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的演变(1)商周时代:井田制。(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2.土地兼并(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2)表现: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3)危害:造成了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1)表现:“泰半之赋”,赋税沉重。(2)影响:使农民破产失去土地。2.力役(1)表现:“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2)影响:使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四、水利兴修——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2.两汉: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王景成功治黄河。3.唐至明清:政府重视水利设施的修建管理,灌溉工具不断改进。[轻巧识记]古代农业经济一种模式:小农经济。两种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四大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自给自足、封闭分散。五种工具:耒耜、耦犁、翻车、曲辕犁、筒车。[概念阐释]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思维升华]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的特点(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易误辨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基本类型1.家庭手工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田庄手工业: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3.官营手工业(1)政府垄断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行业。(2)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3)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4)行业间相互隔绝,具有封闭性,技术工艺往往导致失传。(5)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二、主要成就1.纺织业的发展(1)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