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历史(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8课时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内容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思想春秋战国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秦汉至明清(公元前221年~1840年)秦朝时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西汉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宋代形成理学体系,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在批判中再度活跃汉代儒家思想神学化、正统化;宋代儒学完成哲学化和思辨化过程;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民主思想,对儒学批判继承科技春秋战国~明清(前770年~1840年)从战国司南、汉代造纸术到隋唐火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从宋代指南针、火药广泛应用到活字印刷术的完备,中国四大发明影响深远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以实用性科技为主,明清之际,中国传统科技逐渐衰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文学春秋战国~明清(前770年~1840年)(1)从《诗经》到唐诗,反映出诗歌是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2)从宋词到明清小说,反映出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1)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流派纷呈(2)从发展趋势上看,具有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的特征艺术原始社会~明清(170万年前~1840年)(1)文字在魏晋逐渐成为一门艺术,隋唐宋元楷书、草书、行书的书法艺术成就非凡(2)古代绘画艺术从远古时代诞生,经历了战国的成熟、魏晋的完善、隋唐的高峰、两宋的全面发展到明清文人画突出成就的历程(3)戏曲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经历了元杂剧的成熟、明朝昆曲的广泛流传、清代京剧形成和发展的历程(1)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具有审美和实用功能(2)绘画艺术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书画同源”、鲜明的艺术特征(3)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京剧体现了戏曲南北交融、走向世界的趋势第28课时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山东考纲】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标提示】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1.孔子(1)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学家派的创始人。(2)主张(3)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4)影响: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老子(1)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主张(3)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4.诸子百家思想的地位、影响(1)地位: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基本精神。(2)影响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背景(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学派代表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孟子(1)提出“仁政”学说(2)主张人性本善说(3)强调先义后利《孟子》成为经典,他被尊为“亚圣”荀子(1)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提出“制天命而用之”(2)主张“性恶论”(3)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当时为显学,战国后衰落道家庄子提出“齐物”、“逍遥”;认为天与人“不相胜”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法家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法家集大成者,西汉后与儒家思想成为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兵家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规律,重视人的作用其军事思想影响深远2(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2.标志: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3.理论(1)特点: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思想体系。(2)内容(3)影响百家争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