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14高中语文《无题》教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3)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二、教学方法:朗读、自由读,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自由朗读,参看注释,理解诗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解】1.无题: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有相思之意,“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3.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4.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5.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此指想念对象的往处。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心上人。6.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7.殷勤:情深意厚。8.探看:都是探望的意思。9.东风:春风10.残:凋零11.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12.镜:照镜,用作动词。早晨梳妆照镜子;镜:名作动,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13.但::只14.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15.夜吟:夜晚吟诗16.殷勤:情谊深厚。17.看:探望18.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翻译】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也是难舍难离,春风没有办法,到了暮春,百花就会凋谢;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尽头,蜡泪才会流干(隐喻相思);早晨起来照镜子,黑发都变了颜色;.夜晚吟诗,觉得月光都是寒冷的(思念和孤独);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青鸟啊,麻烦您带去我情深意厚的探望吧。活动二: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活动三:品读文本,理解赏析1、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