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以广东2011年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一、关于审题与立意1.“回”,既然是“回”,那就意味着已经“走远”甚或是“走偏”,当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时,我们发现已经丢失太多,我们需要找到原点,重新出发,“回”是动作,也是过程。2.“原点”,原点是最初的地方,我们从那里向四面八方出发,走得再远,轨迹的这头也连着它,我们不能挣脱的是原点,我们不能忘记的也是原点。原点是起跑线,是一页没有开始书写的白纸,原点里有无限的可能。如果山穷水尽无前路可走,我们或许可以尝试退回到原点,重新开始一段旅程。思考问题时,要考虑到正面立意,也要考虑到反面的情况,力求辩证。从正面理解,回到原点也可以是胜利。如400米一圈跑完回到起点,环游世界回到原点;也可由负面理解,如在森林里迷路结果转到最后又回到了起点,事业失败打回原形又回到了起点,从原点重新出发,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最初状态的探寻,追因溯源。可以理解为反思反省,更加清醒地认清自己,对自己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定位,重新调整对策,今后走得更好可以理解为迷途知返之后的省查,如何找回迷失的自我,寻找迷失的本真,孟子所说的“求放心”是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回到到无人为污染的原生态可以写在物质丰裕的当今,人的精神如何远离尘嚣,回归到淳朴单纯,重获心灵的宁静,唯静能观、能思、能虑、能进。澄清激荡的心湖,拭净蒙尘的灵台,洞悉事物本质,彻悟大道至简。可以理解为追溯万物的起源,人类的寻根意识。可以理解感恩与不忘本。叶落归根,游子回家,成功归来回报家乡。可以理解为螺旋型上升,在更高层次上的回归,再延伸一步,这个回归了原点,真实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万事万物都是在进行着这样永恒的运动。这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风生水起归于静穆。陶渊明从田园出发又回到田园,并不是空手而归,那种历经红尘之累,终脱官场樊笼的快意,那种豪华落尽始得真淳的境界,是终老三家村者所永远不可能梦见的。在立意构思上,可以结合社会现实来写,个人情感,家庭幸福,团队精神,道德风气,时代精神,爱国情怀,保护环境,生态伦理,人文关怀;也可以展开联想,思索一些终极性的问题,使文章带上一些哲理、思辨的色彩,可以充分地展示学生平时阅读积累的成果,体现学生的思维品质。二、关于组织材料的提示1、论述类文体——名人:①向原点出发,回到原点,让生命变得纯粹:苏轼东坡垦荒,陶潜归园田居等。②回到原点,从原点出发,让生命变得精彩:屈原九死未悔,孔丘退身办学等。2、文学类文体——自己:①向原点出发,回到原点,让生命变得纯粹: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遭遇很多次的艳羡与妒忌,它们啃噬着自己的斗志与灵魂,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我们回到什么样的原点?原点就是承认别人,肯定自己。②回到原点,从原点出发,让生命变得精彩:同样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也会有很多次的成功,可是如果每一次成功是最后一次,那么就不会有下一次的成功。我们可以说,最好的表现是“下一次”,如何再攀新高?是将油门踩到底,还是先复位,休整一下再上路?无疑的是后者有更多持续发展的可能,回到原点,重新出发,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冲劲来为未来打拼。三、关于文章思路先确定“原点”的概念,不要立意太多,多主题,在有限的篇幅之内是很难展开写充分的,立意要单纯,主旨要鲜明集中。先是“是什么”——回到什么“原点”然后是“为什么”——回到原点如何(正面说),不回到原点如何(反面说)再写“怎么办”——如何回到原点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路就成形了。四、优质文段展示1.英雄不是历经沧桑之后拥有多少铁马江山,而是在他拥有一切之后仍然不忘本真,而是他的豪迈与洒脱依旧如当年,而是他可以身远万里,但心灵依旧驻足原点。回到原点,不是回到起点,坚守原点,而是从这里再次出发。席慕容说过:“每一条走过的路,都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