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正音正义,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背景,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赏析重点词语,通过炼字明确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特征,能举例说明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之美;2、了解诗歌以乐景衬哀情的抒情手法,能用原诗句说明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和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原诗句出发,感受诗中深沉的去国怀乡之情,培养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能整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分析诗人去国怀乡之情;借助炼字赏析诗中景物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准确、规范地表达这种关系。【教学难点】运用鉴赏术语准确、规范地表达。【教学时间】一课时【导入】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这首登高诗写得气势磅礴,豪情满怀。小谢笔下的登高之景之情,又是怎样的呢?一、引入新课投影全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二、朗读课文正音:谢朓(tiǎo)灞涘(bàsì)飞甍(méng)绮(qǐ)流霰(xiàn)鬒(zhěn)三、指导学生朗读并熟读成诵诗人在夕阳西下登高回望故国而生满怀离愁别绪,语调较为低沉。板书:《晚登》——去国怀乡四、思考:王国维说过:“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作者这去国怀乡之人眼中之景如何?“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要求:抓住重点词语,充分发挥想象,描述所想象到的画面。)——炼字:“丽”“绮”“练”“覆”“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并表述成文。)★小结:鉴赏诗词炼字的方法:先释义,再描景象,后点意境(或情感)板书:绚丽多姿(乐景衬哀情)★点拨:此处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景之绚美,更衬出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浓浓离乡愁情。(联系杜甫《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进一步理解。)五、诵读全诗,读出美景之绚丽,读出离乡之愁绪六、拓展阅读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问:诗歌最后一句的“落”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觉得“落”字好在哪儿?七、小结诵读诗歌,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