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节选)从容说课本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像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教学重点1.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2.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像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教学难点1.把握重点语句,掌握文章的关键词语。2.庄子之文,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理念完全不同的哲学精神,一种与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行文风格。作为表达庄子思想核心——绝对自由精神的《逍遥游》,笔法上具有“汪洋恣肆以适己”的特点,给人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强烈印象。其神思,如龙翔云中,灵动飞异;其行文,如风行水上,飘逸洒脱。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作业及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2.培养展开想像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能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3.体会《逍遥游》的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逐层剖析,了解课文段落与层次间的逻辑联系,分析语言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一分为二地恰到好处地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逍遥”的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性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节选)》,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推进新课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和分析庄子的《逍遥游(节选)》。主要任务是围绕“逍遥”来理解庄子和他的《逍遥游(节选)》。找同学简单地介绍一下庄子。生我知道关于庄子的情况不多,只知道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人。师好,还有没有其他同学补充了?生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用心爱心专心师看来我们离庄子确实太远了,那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思想和人生哲学吧!庄子首先是思想家,他的思想观点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战国时期,诸侯征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入世之心。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法一展抱负,再有他清高的性格“我宁可游戏污渎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我可以终身不当官)。由庄子对现实的态度,我们能不能联想到学过的其他作家?生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生当代诗人海子,由于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不满,希望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师人世间既然如此浑浊,“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有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庄子的哲学是生命的哲学。庄子以人的完整的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怎样的生活旅程。人活着,这是第一个无可怀疑的存在论意义上的基本事实,没有比它更优先的了;人活着,是为了追求一个更幸福的生活、更快乐的人生,这是最高的目标,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了。以这样的一个事实为起点,以这样的一个目标为终点。师大家听完录音后,齐读课文并准备回答: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真正的“逍遥游”到底是什么?(用书上的话回答。)生乘天地之正,而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