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考历史热点专题:选择题专项突破【选题缘由】高考文综卷历史选择题在过去两年的高考命题中,由于题量少、知识覆盖率低,加上过于强调“能力立意”,出现了“脱离教材考能力”的现象,试题给师生的感觉就是“偏题、怪题、考语文题”,使得大多数师生觉得高三复习特别是第二轮复习是无效劳动,“看了书也没用”成为较为普遍的说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老师对知识复习的深度与能力培养的高度难以把握。这从前两年高考,同时也包括前学年的高考历史得分率一直较低可见一斑,这种高考试题对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有一定的影响。选择题对于某一个单独的试题来说,答题只有两种极端的客观结果,要么“对”,要么“错”,48分的总分,对于同样水平的学生来说,有可能就是十几分或者四十几分的结果。所以说历史高考选择题是决胜的关键。一、选择题常见题型分析(一)材料型和概念型选择题【题型综述】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材料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文字材料。二是数字表格材料,即以数字表格或图像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变化规律;三是图片资料,即以历史图片(照片、漫画、宣传画、邮票、美术作品、宣传标语、票证)为素材来反映材料的主题。1.文字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综述】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主要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方法技巧】(1)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关键,在阅读时要求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2)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3)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4)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典例分析:(2012年广东文综)“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1解析:诸侯原是相对独立的地方割据势力,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说明诸侯权力受到削弱,中央权力得到加强。故选C项。A、D两项与材料意思相反,B项与材料无关。答案:C变式训练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D“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实际上体现了反对贵族特权、主张社会变革的思想;“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家思想,故选D项。2.数字表格类选择题【题型综述】数字表格类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主要用来考查经济类问题。【方法技巧】(1)第一步:看。一看表格所反映的时间、空间;二看材料的出处和提示性语言(标题内容)三看反映的问题。(2)第二步:分析比较。分析比较表格上下左右数值的变化,分段找规律或反映的现象,进而分析其原因。(3)第三步,联系。将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课本知识相联系,体会材料的寓意。(4)利用阶段特征,分析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最后综合判断,得出答案。典例分析:(2012安徽文综)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0%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0%消费水平农村8.90%城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