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进程【选题思路】: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六十周年。当今随着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大力发展中外关系显得愈加重要。一个国家的外交变化不仅是由本国的国情来决定,也受制于它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历史发展。因此,回顾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历史变迁也有助于从更全面的角度认识中国的近、现代化历程。1【考点提示】:一、近代的屈辱外交1.晚清时期。晚清外交以屈辱为特征,被动打开大门,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半殖民地化。《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2.北洋军阀时期。1915年袁世凯为换取日本支持其称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这一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进行全民族抗战。1942年中国加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与盟国积极合作共反法西斯。二、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20世纪50年代——向苏联“一边倒”。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是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逐渐形成。新中国的成立,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亚洲的侵略扩张政策,美国从独霸全球的战略出发,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承认中国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采取“一边倒”的方针,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主权利益,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唯一正确选择。2.20世纪60年代——“两只拳头回击”。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起,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执行反华政策。为捍卫国家利益、世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3.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70年代由于两个趣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呈现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美国谋求改善对华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故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构想,改善了同美、日的关系,并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合作。在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4.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外交政策随之作出重要调整。我国坚持长期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认识拓展】1.自古以来,中国就实行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爱好和平,崇尚友好是中国人民的传统,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是中国传统的外交政策。2.历代中国外交的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和国际地位如何,取决于本国的综合国力,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3.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下,一个国家想封闭起来搞建设是不可能的,必须要融入世界潮流。但在全球化过程中应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外交政策。2【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A.美国已经取得在华势力的优势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C.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形成2.2012年的5月9日是“二十一条”签订97周年,“二十一条”的签订之所以被中国人民认为是“五九国耻”主要是因为()A.北洋军阀政府公开成为列强的工具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C.条约实际上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D.袁世凯全部接受了日本的侵略要求3.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于蒋介石发动的反共高潮不予支持的主要原因是()A.维护与苏联的关系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