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栟茶中学2013年高三化学考前赢分30天第05天核心知识1.反应热⑴概念:在一定外界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⑵符号及单位:符号用△H表示;单位是KJ/mol;△H<0表示放热,△H>0表示吸热。2.热化学方程式。3.对反应热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⑴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角度去理解∑E(反应物)<∑E(生成物),△H>0,反应吸热;∑E(反应物)>∑E(生成物),△H<0;反应放热。⑵从化学键断裂和形成角度去理解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H>0;反应吸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H<0;反应放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4.燃烧热和中和热⑴燃烧热定义: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使用燃烧热时要注意以下要点①热量在压强为101kPa下测出。书中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101kPa下测定出来的。因压强不同,反应热有所不同。②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这样才有可比性)。因此,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一般将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③生成物为稳定的化合物。例如:CO2是稳定氧化物而CO不是稳定氧化物;H2O(1)是稳定氧化物而H2O(g)不是稳定氧化物。因此,既要关注哪些氧化物是稳定氧化物,还要关注物质的状态必须是稳定的状态。如表示H2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l);ΔH=-285.8kJ·mol-1④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H表示时取负值。例如已知上式H2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l);ΔH=-285.8kJ·mol-11而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⑵中和热的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即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使用中和热时要注意以下要点:③有弱酸或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其中和热的数值都小于57.3kJ/mol。因为反应时弱酸或弱碱发生电离需要吸收热量。④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来测定的,因此书写它们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KOH(aq)+H2SO4(aq)==K2SO4(aq)+H2O(l);ΔH=-57.3kJ·mol-15.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及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其数值与用量热计测得的数据相同。补差纠错1.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A.2H2(g)+O2(g)==2H2O(g)△H12H2(g)+O2(g)==2H2O(l)△H2B.S(g)+O2(g)==SO2(g)△H1S(s)+O2(g)==SO2(g)△H2C.C(s)+1/2O2(g)==CO(g)△H1C(s)+O2(g)==CO2(g)△H2D.H2(g)+Cl2(g)==2HCl(g)△H11/2H2(g)+1/2Cl2(g)==HCl(g)△H22生成CO放热,因为氧气过量会与CO反应又放出热量,所以△H1>△H2;D.中,△H1=2△H2,因为△H1和△H2均为负值,所以△H1<△H22.已知298K时,N2(g)+3H2(g)=2NH3(g);△H=-92.4kJ/mol,在相同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向另一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95molN2、2.85molH2和0.1molNH3,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Q1=Q2=92.4kJ/molB.Q2<Q1=92.4kJ/molC.Q2<Q1<92.4kJ/molD.Q2=Q1<92.4kJ/mol解题规范已知:H+(aq)+OH-(aq)===H2O(l);△H=-57.3kJ·mol-1。现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浓硫酸、稀醋酸分别和1L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和△H3的大小关系为A.△H1==△H2>△H3B.△H3>△H2>△H1C.△H3>△H1>△H2D.△H2>△H1>△H3●标准答案:C●解题规范:比较反应热△H的大小时要注意: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对△H的影响;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同,△H不同;③放热反应的反应热△H<0,为负值,放热越多│△H│越大,△H越小。考前赢分第5天爱练才会赢前日回顾3当天巩固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KJ/mo1,则水电解的热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