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语段教学目标:1.了解压缩语段的几种常见题型。2.培养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3.掌握几种常用的压缩语段的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几种常用的压缩语段的方法。2.掌握常见题型答题的技巧。教学难点:运用常见压缩语段方法解题。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压缩语段考查的类型;2.掌握几种常用的压缩语段的方法。教学步骤:一、考点解说压缩语段指用整合、概括、归纳等方法,将一个比较长的语段或者几个意义密不可分的语句,提炼出主要信息,概括出文段主旨,将其压缩成比较简短的语段甚至一句话。“压缩语段”,200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表述为“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能力层级表达应用D。筛选压缩信息为现代社会所亟需,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提取关键词,是时下人们常用的一种写作形式,这已经是一种广义的压缩。能力以考查概括、归纳、整合为重点,取材贴近当代生活,尤其是反映科技、考古、艺术等有新闻价值的材料。二、高考试题展示1.(2009江苏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4分)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洼地效应”指【参考答案】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2.(2008江苏卷)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战略环境评价:【参考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3.(2007江苏卷)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不超过15字(6分)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人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人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⑴第一阶段:(不超过15个字)⑵第二阶段:(不超过15个字)⑶第三阶段:(不超过20个字)【参考答案】第一阶段:注射“溶瘤病毒”使肿瘤溶解;第二阶段: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第三阶段: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4.(2005江苏卷)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4分)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⑴研究途径:(不超过24个字)⑵最终成果:(不超过12个字)【参考答案】⑴研究途径: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⑵最终成果:绘制成人类迁徙地图。5.(2004江苏卷)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4分)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