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看山喜不平——“叙事贵曲”教案一、导入:古典小说中有“三打祝家庄”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等故事。许多故事情节,都极尽腾挪跌宕、回旋曲折之能事。二、走进语言现场课前阅读《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中第三顾的片断。同学们思考其情节的曲折安排。见三顾茅庐中毛宗岗的评说三、活动体验1.阅读例文:《雨夜》等五篇文章或文章片断(含学生习作两篇)。2.交流感受。3.教师总结。所谓叙事有起伏曲折,就是一件事要有跌宕起伏的发展的过程,要有变换多姿的叙述手法,要有适当的张弛节奏,能倒叙有悬念,善烘托巧渲染。不必把什么都写出来,不要有人人尽知的结尾,不能干巴巴的一眼看到底。悬念法:通常是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在文章开头用超乎寻常的语气去叙述或交代一种异于常人思维的结果,以引起读者探其究竟的欲望。抑扬法:如摄影师用光线的反差增强图像的立体感,文章是用语言的反差来增强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因此抑扬又如“褒贬”、“擒纵”,关键是根据文章需要决定孰先孰后。张弛法:“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正如生活要劳逸结合,文章作者也要让读者在阅读中,“两股战战”与“安然兀坐”交替,“敛息屏气”与“谈笑自若”互生。虚实法:虚,指抽象的写,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意在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实,指具体的描写,或正面描绘,或直接记叙。虚实结合使文章多姿多彩,变化生色。同叙一人之事,前面用实,后面最好用虚;同叙二人以上的事,有的正面写,有的侧面写;有的具体写,有的概括写,如此,文笔才能经济,变化才显多姿,情节才会摇曳。倒叙法:把结果放在开头写,这样可以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四、当堂演练1.《有人敲门》写一个片断。五、课外练习1.以“等待”为题,写作文片断。2.改写: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300字左右。文似看山喜不平——“叙事贵曲”例文选例一:《雨夜》雨一直在下,下个不停,似乎想洗尽人间的杂尘。裹着湿漉漉的寓意,刚进家门。“知道吗,考试分数下来了!”“我多少?”雨衣都顾不上脱。“XXX”—我还没来得及反应,父亲又说:“这次你同桌考疯掉了,比你高40分。她刚才打电话问你分数,你回一个给她吧!”我还是没有脱雨衣,直愣愣地看着电话,打吗?竟然高40分……雨水顺着雨衣边缘往脸上滴。一直以为自己一定比她高,学了3年,付出了那么多,凭什么低40分?前天她还说自己考得不好,全是假的!凭什么打电话!向她报喜?我明明考的比她好!——我不要打电话!我仍旧穿着雨衣,扭过身,走到窗前。雨还在下,是在哭吗?看着于是在窗边溅起的水花,其实我知道,这只是一点失落、一点不平和一点嫉妒混合的液体。窗外路边的灯光晕在暖暖的雨幕里,一丝冷冷的寒风却吹进窗里。我固执地夹紧了雨衣。她是在等我的电话吗?还是举家欢庆?如果我没有参加考试,也许就可以帮她一起庆祝了:如果她没有参加考试,我也会和她庆祝这个其实也不低的分数……想着前几天一直担心考分而相互安慰的情景,身上有点热了。哦,还穿着雨衣。又来一阵风,伴着雨水闯进来,似乎想吹掉身上的雨衣。“还是明天到学校再说吧。”我叹了口气,留恋地看了一眼窗外,脱下雨衣。“砰”,一阵风孟地关上窗户,又把我锁在了雨外。半响,打开窗,一阵凉凉却又新鲜的气息。雨还在下,却打在了我身上,似乎又在身上蒸发。看着雨水在身上流淌,忽然觉得自己好干净,像被大自然冲洗过。明天,窗外的一切一定都是新的,新的天,新的地,新的空气……又是一阵风,伴着隐约的蛙叫,忽然变成一片蛙鸣,似乎它们一直在提醒我:这场雨为你而下。为什么刚才没有听见?谁捂住了我的耳朵?又是谁阻止雨水淋到我身上?我打开了所有的窗子。好让全世界的雨都淋到我身上。因为它为我而下。雨夜,远处的黑幕中,响起一阵清脆的铃声。雨,明天会停的,只留下彩虹,在清新的人间。例二:丰子恺《送考》(节选片断)我除了早晚听他们纷纷议论之外,白天统在外面跑,或者访友,或者觅画。有一个学校录取案发表的一天,奇巧轮到我同去看榜。我觉得看榜这一刻工夫心绪太紧张了,不教他们亲自去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