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清通,廓清思路才能下笔有神一、名家思悟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有一个贯串始终的脉络,我们把它叫做“文脉”。古人也称之为“筋脉”、“命脉”,它是作者思路在行文中的体现,它把结构文章的零散材料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像人体的血脉、经络贯穿全身,文章的脉络也贯通全篇文章。清代文学家林纾在《文微》中说:“命脉之所在曰枢纽,文中有此,虽千波百折,必能自成调理。”刘勰的《文心雕龙·附会》专门阐述文脉的重要,文章有清晰的脉络,则“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比如,伟大名著《红楼梦》,内容博大精深、人物故事众多,结构纷繁复杂、语言缤纷眩目。作者如何安排全书的写作?曹雪芹独具匠心地在整体上安排了“调理”和文脉。开篇神话就发挥了“调理”和脉络的作用。小说开头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快,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偏偏剩下一块遗弃在大荒山青埂峰下。日久天长这块石头通了灵性,便新生抱怨,想到人间走一遭。神话中的顽石一方面对“天”也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秩序不满和反叛,一方面对传统价值观加以否定,同时还体现作者重新定位自我生命轨迹的勇气和意志,这就是全书的“调理”。这个神话的意义还在于其昭示了小说的整体结构,他们从神界出发,在人间担当悲欢离合的人生磨砺,历尽劫数,又回归神界的大荒山。所以“石头下凡”构成了书的整体架构,即“出发——历险——回归”,以此来现实人生命定之遭遇,从而显示神界或人间的秩序。“木石前盟”,与之交织一起,进一步架构全书的基本框架:即“太虚幻境——大观园——太虚幻境”,它是被包含在“大荒山——荣、宁二府——大荒山”之内的。这个贯穿始终时现时隐的神话就起着线索或脉络的作用,这使得小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在更大的神界和人间的背景舞台上显示它的多姿多彩。从我们学过的众多课文中,不管是何种体裁的文章包括诗歌,都有或隐或显的脉络,都有清通的思路,从而让文章结构严谨,思维缜密,让人叹为观止。二、作文论道学生作文中,“文脉混乱,结构松散,缺少过渡,板块不均”是很常见的毛病。其原因就是缺少文脉意识,结构全篇的能力不强,从而造成思路不清,结构混乱。我们以一篇同学们写的考场作文为例,作文的题目是《主动》,从这篇文章中可以发现文章脉络和布局谋篇的重要性。例文:主动①一千多年前,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挺身自荐,脱颖而出。他以卓越的胆识、出色的辩才、可敬的勇气震慑楚王,终于使赵“合纵于楚”。这就是传为千古佳话的“毛遂自荐”的故事。②或许有人会不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谦虚,这种主动的自我推销真的值得人人尊敬和效仿吗?答案是肯定的。要知道,仅中国就有超过13亿的人口,人海茫茫有才者更是不计其数,如果只是沉默着等待伯乐的赏识,恐怕超过半数的才子也只能像孟浩然王子安一样空谈怀才不遇了。然而即使有幸遇到平原君这种“多者千人,寡者数百”的伯乐,自以为不失天下士,却也会屡屡漏掉人才。所以,人只有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出动推销才会成为对社会真正有贡献的千里马。③毛遂自荐的灵魂在于主动,这种主动的自我推荐精神便是毛遂的可敬之处了。④“演讲与口才”是当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主动自荐时这一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主动自荐并不是盲目的自我夸耀,要真实地说出自己的优势,在求职竞争中的环节中容易出现虚假文凭的现象,我想,这种风气便是主动自荐的方式没有掌握变成了盲目的自我夸耀。⑤但是,可以坚信的是,这些造假者最终会在实践中露出马脚,那时便是那些被落选的真正有才之士们主动自荐的好时机。还有,自荐过程中要有自己的主观见解,要勇于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这样才能让用人者更加理解你,加强对你的赏识度。同时,也有利于你的自我信心的树立。这里有个例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作为初中生指出大数学家苏家驹的解题错误,并说出自己的见解。我想,这时华罗庚大师来说也一定是他人生中宝贵的主动自荐的经历吧!(此处要多做分析——编者注)⑥最后,说一说主动自荐和谦虚,这是一对看似矛盾的品质。孔子曾曰:“当仁不让于师。”就着华罗庚的例子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