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语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粤教版课题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文中关键词语。2、把握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的特点。3、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从大自然得到的生命的本真与快乐。重点难点1、理解沈从文逃学的原因。2、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3、结合自传的特点对本文进行剖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几位作家的创作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一提到鲁镇,人们就会想到鲁迅;一说起老北京,人们便忆及老舍;一谈到湘西,人们自然会念及沈从文。“如果沈从文活到1988年底就一定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直到今天,还是有人相信198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属于沈从文而非埃及人马哈福兹。沈从文被称为“湘西的歌者”。这是因为他毕生数百万字的创作,绝大多数是写湘西和写给湘西的。如小说《边城》、《丈夫》、《长河》、《柏子》、《萧萧》和散文《湘行散记》等名篇。他以湘西神奇优美的民俗风情和新鲜生活方式为背景进行创作,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湘西凤凰县是沈从文的故乡,那里风光秀丽,是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沈从文一生的前四分之一是在家乡和家边的一条沅水上度过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的水不仅养育了沈从文,也成就了沈从文的文学道路。“苦苦怀恋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对我自己的作品,我比较喜爱的还是描写我家乡水边的哀乐人事„„”(课件展示湘西凤凰县的秀美风光——古朴,神秘。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同样令人神往)二、整体感知课文(略读)1、快速阅读全文,概括这篇传记的主要内容。沈从文在这篇自传中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明确:儿时的逃学生活。2、这一小节标题为“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说说这本“小书”是指什么,“大书”指的又是什么?明确:“小书”指的是课本知识。“大书”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间生活。(提示: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主要有哪些见闻?明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与奇人趣事的社会生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逃学去游泳、抓蟋蟀和斗蟋蟀、听大自然界中各种奇特的声音奇人趣事的社会生活:逃学到城外庙、看街景、杀人场面、涨水时看热闹)三、文本分析精读:认识沈从文的逃学;品味细节,感受沈从文儿时形象。探讨逃学与成功的关系1、沈从文的逃学是否严重?为逃学想方设法,不顾惩罚,同伴中逃学的次数可说最多。2、从文中看,沈从文逃学的原因是什么?①对旧式教育的本能的反抗,因为旧式教育对孩子是一种虐待,教育方式也压制了小孩的天性。②我认为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以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需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对大自然与多彩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求知欲)3、逃学对沈从文有哪些影响?(文中直接表示的句子)①同一切自然相亲近,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一切。形成了一生性格与感情的基础。②水,使我认识美、学会思索,造就了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③使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凝眸。4、沈从文是如何“读”这本“大书”的?写自传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哪一段细节带给你最深的印象?小结语:往事细节真实生动的描写,说谎、游水、看街景、捉蟋蟀、斗蟋蟀、偷李子枇杷等,处处洋溢着童趣、童真!轻而易举就勾起了我们对曾经拥有的孩童世界无限怀念和向往!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捕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颜色和气味,在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他从细微处发现了这些美丽的平凡的生命,从生命的本源上去认识他们,把他们看成是有价值、平等的庄严的个体。沈从文将讴歌生命的本真的美当作他永恒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比如:1)第12段:针铺、伞铺、剃头铺、豆腐作坊: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