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教材分析:本节首先通过中和热的定量测定,介绍了化学反应伴随着的能量变化,从能量(热量)变化的角度研究化学反应,就是热化学。又结合高一必修二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初步介绍,也就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了热化学的基本概念——焓变。既然化学反应同时含有能量的变化和物质种类的变化,所以要有新的化学用语来表示,引出了热化学方程式。并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引出了盖斯定律——化学反应,无论是通过一步完成还是通过几步完成,只要产物种类状态确定,那么反应焓变也是确定的。二、教学设计及思路:本节教学内容计划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中和热的定量测定这一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中和热的概念,感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测量难度。指出研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方法,应该有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第二课时通过复习高二所学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对比、迁移、建构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焓变,明确焓变与反应吸热和放热的关系,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第三课时,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练习热化学方程式,掌握盖斯定律。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了解燃烧热的概念,体会热力学的严谨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2.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和高中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化学键、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化学反应可以伴随释放能量或吸收能量,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这样一些基本概念。并且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了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对定量描述反应的热效应有总体认识。第二课时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在定量的层次上讨论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问题,使他们对该问题的认识水平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定量处理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能量问题必然涉及若干概念、规则和定义,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在处理本节内容时要尽量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不降低水平的前提下尽量减低学习难度,用浅显的语言分析“焓”与“焓变”的物理意义。教学过程:1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请学生们先看书P5的焓变内容。我们来讨论一下焓的概念和特征。讲解:从“焓”的字体结构可以看出,左边的“火”意味着能量,右边的“含”意味着贮存、含藏。也就是说“焓”就是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讨论(1):焓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2):焓与反应物所处的压强,温度有没有关系?引出:热力学中的标准状况:101kPa,298K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不同,我们通常用“焓变”来表示反应的反应热。讲述:由于通常状况下,大气压强的变化忽略不计,如果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那么:ΔH=QP讨论:焓变和反应放热、吸热的关系。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ΔH<0反应放出热量放热反应ΔH>0反应吸收热量吸热反应学生看书,不懂的可以提问。学生讨论可以得出:(1)同一物质在相同状态下,质量加倍,焓加倍。(2)同一物质,高温状态能量比低温能量高。如果是气体,质量相同,温度相同,压强不同,能量不同。压强大,能量大,压强小,能量小。学生结合高一所学反应放热、吸热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的关系自然可以得出焓变和反应放热、吸热的关系。指导学生看书,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养成自学的习惯。让学生调出自己脑子里已有的相关知识,融会到新的知识中。加深对新知识的认可和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与老师共同努力,建构新的概念和灵活掌握概念。有利于降低了概念建立的难度,突破教学难点。设问:既然化学反应同时存在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的焓变,如何把这两者...